放大圖片
■在書法線條中,想像與創造。
在本港已展出兩個月的抽象藝術展《憶原》即將結束,而我們與中國頂尖抽象藝術家的對談系列,今期也將為大家帶來其中最後一位藝術家——邱振中。
邱振中於1947年出生在南昌,他除了是一位藝術家,還從事詩詞創作和藝術理論研究。目前,他是中央美院教授、博導、書法及繪畫比較研究中心總監,以及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總監。
邱氏於他的作品中展示出中國書法對空間、時間及線條的微細控制,從而塑造出他個人的獨特風格。
換句話說,邱的作品專注於展示高的審美價值,而不是鼓吹書法教導。他將中國書法從其固有的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將具體及絕對的元素轉化為美學。而今次展出的他的「待考文字」系列,正是反映此思想。
邱振中以商周時代青銅器上未經核實的文字作為創作材料,他並沒有試圖改變漢字的結構,反而將未經認可的文字,以藝術形態「發表」。所以,當創作這些書法時,他以符號作為字元,但文字的解釋卻有待研究、驗證及認可。邱氏為大眾提供了一個不帶語義的絕對圖像和美學空間。所謂「抽象」式的影響,於現代抽象畫中,並非有意識的存在,但卻是傳統書法藝術的基礎。因而欣賞這一系列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如何在書法的線條中,進行想像與創造。
您在《憶原》中怎樣展現您的創作主題?
邱:我的水墨作品看來涉及眾多的主題,但它們的核心是線與空間。
當我的創作逐漸積累時,我也逐漸形成一個念頭:從我筆下經過的一切, 將匯合成我一個完整的水墨的世界。這個世界在不斷地擴展:文字、抽象形體、花卉、人物,以及我據以創作的一切。抽象繪畫是其中核心的部分,如果深入到我作品的線與空間中,所有作品則成為一個整體。
您的經歷與背景,對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邱:我自身的經歷與我的創作密切相關。我一直認為從中國書法中可以生長出一種抽象藝術,但中國書法漫長的歷史使形式、含義的關係異常緊密,人們幾乎無法剝離其中各種要素,讓這種藝術與當代感受真正糅合在一起。
我的努力,或許在於竭盡全力深入書法的空間和線條中,然後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加以想像和創造。在這一過程中,它們便與我精神生活中的各種東西互相滲透。
所有因素的融合、調適是個漫長的過程,這似乎與當代生活的節奏難以吻合,但細心省察自己內心的一切變化,同時對形式演化的一切可能都加以嘗試、審視,對任何時代的藝術家都是必須做的功課,這需要時間。
當代藝術的奇妙之處,在於我們既生活在藝術的整體氛圍中,但又生長出具有突出個性的作品。
您如何看待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發展?
邱:中國抽象藝術必須有自己的基點。
抽象藝術的闡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它沒有題材的依憑,形式似乎佔據了絕對重要的位置。藝術家在判斷自己的作品時碰到同樣的問題:如何尋找作品的基點,如何判斷作品的意義。
抽象藝術不僅是呈現一個圖形或物體,它必須為闡釋留出足夠的伏筆。這與當代藝術中觀念的注入面臨同樣的問題:簡單的觀念的貼合沒有任何意義。
一位歐洲的批評家問我:你的「待考文字」作品意義在哪裡?」我說:其一,「待考文字」的語義被歷史封閉,題材便留下了闡釋的無限空間;其二,我所有的筆觸都涉及中國整個書法與繪畫的歷史。這是我選擇「待考文字」的部分理由。更確切地說,是我選擇的道路。 ■文:Jasm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