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大會堂50周年:港督爭辯 議員預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督柏立基為大會堂主持奠基典禮。(1962年2月)

——大會堂的前世今生——從大會堂的變化看香港(4)

 港督柏立基爵士五十年前在大會堂開幕典禮致詞中,罕有地公開為興建大會堂爭辯,在演詞中段,首先引用了詩人雪萊頌讚雅典之詩句﹕「城池幻如雲,聳起紫巖邊,銀光浮堡壘,雉堞何井然」。然後據此發表他對當時香港發展的看法:

 「就本港而言,百年來各種族居民藉其齊心協力經營,卒在此荒涼之石島上巍然建立一座列為寰宇名城之大都市。百年前之居民中縱使有從周圍之『紫巖』與『銀色堡壘』中獲得靈感者,亦不會料到此城市能發展至今日之程度……

 此等新填土地乃藉勞力與技術從海洋之領域中贏取者,所有高聳之建築物中,大部分皆歸於工商業使用,此為恰當之安排,蓋全港之財富與幸福大部乃繫於工商業之手中也。此外更有若干高聳建築物乃用作容納管理此偌大城市之機關者,亦有用作教堂學校醫院者。此等建築物對全城均屬必要……惟在林立之建築物中,只有此一座係負有獨特之任務者,其任務為使市民能參與各式各型之藝術活動,從而獲得確當之歡愉。此建築又將成為文化中心,俾市民能進內參加社交集會,或潛心靜讀,或陶醉於曠心怡神之事物中……

 市民在閒暇時可以在此享受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室、音樂廳、劇院以及演講室所有之一切設施。或者有人以為此等設備乃奢侈品(事實上已有人如此說),主張將其延擱至經濟力較為充裕時始予以實現。但余與大多數市民俱認為吾人不應擱置此等設施之實現。劍橋大學前副校長暨香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勃脫斐特爾教授曾云﹕『吾人若謂可以延擱哲學家所指之「美滿生活」直至世界達於更快樂之境,或者環境更適合時給予以實現,則此種主張,殊非明智,蓋人類間較崇高之企望焉可以延擱乎?』有等善辯者強謂『吾人在此時代切莫偽言需要藝術,蓋社會狀況既如是凌亂,試問如何有此閒情逸致以尋章摘句乎?』余亦曾聞人言謂『吾人必須將所有藝術擱置一邊,直至世界上民主制度能安全建立為止』。幸而人類以往並不採用此種態度,否則人類文明無從產生,而吾人亦無從承受祖先之文明理想矣。余從來不以為造物者曾經許諾人類使其必能過著無懷氏之民之快樂生活,成者必能生活於一個大公至正之世界中。事實上人類無時不從艱難險阻中擷取文化之成果,有如從懸崖峭壁上攀摘鮮花。即使世界瀕於危殆之深淵,然而絃歌之聲亦不能因此而遂告絕響。……」這篇演詞的中譯,可說是當年殖民地「中文師爺」半文半白的譯作代表,演詞中陳列的爭辯觀點,今日看來,仍有「歷久常新」之感。

戲院擔起多元任務

 「常新」在於現今很多人已不知道的是,舊大會堂拆去,新大會堂未落成的二三十年真空期,香港大型公眾活動和官方活動都在戲院舉行。

 當時內部設計據說仿照英國皇家歌劇院的中區娛樂戲院,兼具有聲電影及歌劇院功能,擁有樂池,二樓有貴賓廂座,多位港督都在此宣誓就職,不少官方集會、國慶活動等都在此舉行。

 位於皇后大道中的中央戲院的大堂,和向西一邊的側堂,則是舉辦書畫展覽的熱門地方;銅鑼灣的利舞台戲院則是不少海外音樂家、樂團來港演奏之所,甚而學校畢業禮亦會於上午在戲院舉行。新的大會堂落成後仍有不少民間集會安排在戲院進行,特別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活動,不易進入大會堂,仍安排在戲院內「演出」。

張有興的預言展望

 今日回看柏立基的「辯詞」,從「戲院」進入「大會堂」確是很大的變化。其時身為市政局議員(後任主席)的張有興,對此更是「洞悉先機」,於大會堂啟用當日出版的《南華早報》十六頁大會堂特刊中,便以《A View From The 60s, The City Hall Citizenship》為題,寫出他對大會堂的期待與展望。文中這樣說﹕「大會堂的設施最現代化,可以媲美亞洲或世界任何地方。香港的中國人,今後將有很多機會欣賞到最上乘的西方音樂、歌劇、戲劇和視覺藝術。著名的倫敦管弦樂團應邀在大會堂開幕禮上演出,只不過是一個開端,今後大會堂將會陸續替市民安排更多精彩表演。

 大會堂內的公共圖書館,在數年後將發展成為香港文化生活的焦點。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香港可以舉辦一個亞洲藝術節,而且,在適當的時候,策劃舉辦國際藝術節,甚至國際博覽會,亦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文末更作出這樣的展望﹕「展望將來,我們期望大會堂在加深和開導港人的公民意識上,能成為一個媒介,而且,更加期望街坊會、同鄉會、地區協會、商會和其他社團能多加利用大會堂,時代巨輪緩緩向前推進,香港民主政制正在發展中,它維護了港人的個人自由、法律規條和具有優良傳統的中西方政治思想。」(中文譯文載於大會堂二十周年紀念特刊,P85-86)

 張有興的「預言」不僅很快實現,大會堂亦見證了香港民主政制選舉發展,和公民意識的提升,此後多年來一直是市政局選舉和立法局選舉的投票及點票中心,成為香港政制發展過程中的見證者;不過,他期望更多不同組織社團多加利用大會堂,卻很快便發現,大會堂各種設施已供不應求,他列出來的街坊會、同鄉會等組織,很快便發覺在計分制推行後,要租用大會堂很難成功呢。 ■文、圖:周凡夫(待續)本欄隔月登場

相關新聞
狂情 薩拉凱恩的暴烈世界 (2012-07-20) (圖)
狂情 (2012-07-20)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港督爭辯 議員預言 (2012-07-20) (圖)
活動推薦:絃談──港台音樂對話 (2012-07-20) (圖)
活動推薦:劇場空間《坷廬謀殺案》 (2012-07-20) (圖)
聆聽「自然的簫聲」 (2012-07-17) (圖)
《自然的簫聲》林國成個展 (2012-07-17) (圖)
林國成作品《專氣圖》 (2012-07-17) (圖)
林國成作品《河流》 (2012-07-17) (圖)
創作對談:在書法線條中,想像與創造 (2012-07-17) (圖)
中國抽象藝術,80年代至今:憶原 (2012-07-17) (圖)
視覺推介:《心象山水》索予桐作品展 (2012-07-17) (圖)
視覺推介:「懸城」當代油畫展 (2012-07-17) (圖)
台北藝術節:夏日清涼解暑劑 (2012-07-13) (圖)
敢觀舞台:香港劇場「驚唔驚」 (2012-07-13)
活動推薦:弦緣十五載 朱亦兵大提琴樂團與呂思清 (2012-07-13) (圖)
活動推薦:馬桶 (2012-07-13)
「移形換影」:探索空間的多重可能 (2012-07-10) (圖)
《移形換影》林慧潔攝影個展 (2012-07-10) (圖)
是次展覽設藝術家講座 (2012-07-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