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際動漫大師把脈中國動漫 炫酷的技術救不了平庸故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由CCG EXPO與德稻教育機構聯合主辦的CCG德稻動漫創意大賽本月在滬落下帷幕。

 對國際動漫業而言,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毋庸置疑,未來三年內,中國動漫產業產值即將直指1000億元。儘管如此,在國際動漫版圖中,「中國創造」依然缺乏一席之地。剛剛在上海落幕的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德稻動漫大賽,諸多獎項居然均為空缺。大賽評委們毫不留情地批評,參賽作品模仿痕跡過重、創意缺失,作者們工於技巧展示,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內涵。而在這些動漫界大腕看來,於動漫技術突飛猛進的今日,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仍然至關重要。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圖:本報上海傳真

 由CCG EXPO與德稻教育機構聯合主辦的CCG德稻動漫創意大賽本月在滬落下帷幕。與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論壇上,德稻攜大賽評委、世界各國頂級動漫大師,包括加拿大著名動畫教育家、謝爾丹學院榮譽教授羅賓京(Robin King),《夜訪吸血鬼》、《鐵達尼號》的視效總監馬升騰(Terrence Masson),《金剛》的視覺開發設計師高瑞范(Paul John Griffin),《孔雀王》導演荻野真,以及曾獲得艾美獎最佳音樂獎的音樂人王宗賢等濟濟一堂,共同把脈中國動漫行業發展格局。

說好故事最重要

 CCG德稻動漫創意大賽共分為動漫動作表現、動漫形象設計、視覺特效、動漫音樂四大類獎項。不過,在獎項揭曉階段,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為何眾多獎項最終是空缺呢?比如,視覺特效就只有一個鼓勵獎出現。對於這個問題,活動主辦方、德稻教育機構總裁、本次評委會評委夏軍對本報表示,他們確實收到了很多作品,其中有優秀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模仿痕跡過重,創意缺失,作者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了技巧展示方面,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內涵。

 評審團主席羅賓京是素有「動畫界的哈佛」之稱的加拿大謝爾丹學院計算機動畫項目創始人,他在點評大賽作品時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一致認為很多作品並沒有表現出中國動漫人應該有的水平。」他表示,中國2011年生產了435部動畫片,總長度是26萬分鐘,這在數量上足以證明中國是動漫大國,但不足以說明中國就是動漫強國。

 在羅賓京看來,講不好故事,是中國動畫的軟肋,「動畫片如果故事平庸,即使用最炫最酷的技術效果也救不了這個片子!」他認為,特效及技術表現,只是動漫的手段,而「如何講故事」和「講什麼樣的故事」,才是動漫作品的靈魂,「一部優秀的作品,最後讓你記住的是『故事』,你不會在意它是『如何表現』的,沒有『故事』的作品終究逃不過稍瞬即逝的結局。」

 以中國元素為題材的《花木蘭》、《功夫熊貓》在世界各大影院屢屢賣座,而深受中國動漫迷熱愛的日本動畫,其中表現過中國元素的動畫數量就佔整個日本動畫數量的86%以上。在羅賓京看來,中國並不缺乏獨特、優秀的創意元素,五千年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足以支撐動漫創意,但目前中國動漫作品中,卻很難發現這些中國元素的魅力,「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一味地抄襲和模仿歐美和日本的動漫創作,而是要從中國的文化背景出發,以中國的方式講符合國際價值,符合國際市場的故事。」

國產動漫的「低齡化」誤區

 曾經參加動畫劇集《忍者神龜》、《刺蝟索尼克歷險記》的美國著名動漫編劇傑弗瑞.斯考特(Jeffery Scott)也作為嘉賓出席了是次論壇。不過,斯考特認為,沒有好的故事並不單單是中國動漫的癥結,而是全世界動漫業的通病,「大家都會把錢投在後期的製作上,殊不知,好故事壞技術仍是好作品,而壞故事好製作仍然是壞作品。不管是導演、製片人還是後期人員都應該學習故事的技巧與結構,這樣才能保證一個故事完整不走樣。而現在有一種趨勢是,製作人員會為了創造一個視覺上有趣的東西而興奮,但其實這些技術和故事完全沒有關聯。」

 就中國動漫業而言,還有一點令羅賓京感到驚訝,很多中國動漫作品,居然只用兩三年的製作時間,甚至更短,「在歐美和日本,一個動漫作品的創作時間動輒10年以上,製作時間至少也要6至8年。《阿凡達》15年、《汽車總動員》6年、《獅子王》6年、《功夫》5年、《怪物史萊克》7年,從尋找最好的故事開始,對角色定位和場景設定都近乎苛求,最後則是對動畫製造效果的把關,中國兩三年就趕出來的作品,當然很難取得好票房。」

 除此以外,羅賓京認為,中國電影的另外一個誤區是,總認為動漫是做給小孩子看的。「中國動畫片在國外不受關注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產動畫片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兒童身上,而美國及日本的動畫片則兼顧更多的年齡層次,」羅賓京以宮崎駿為例,「宮崎駿的動畫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探尋最純真的美好,不僅小孩子愛看,年輕人也追捧,而這樣的立意,在中國的動畫片中很難找到。」

 在此意義上,也有學者進而指出,價值觀應當是動畫片的重要一環。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管理專業副教授鄧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在日本,有全民讀動漫的閱讀氛圍,動漫是一種形式,它的未來命題(如庵野秀明作品),以及它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非常深刻。

 遑論成年人,即便在青少年當中,國產動畫亦缺乏吸引力。在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現場觀眾分層明顯,低幼兒童紛紛奔向「喜羊羊」,青少年則湧向日本歐美動漫展台。據稱,在中國動漫產業已經如火如荼的2009年,一份有關動漫形象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青少年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19個來自海外,本土動漫形象只有一個「孫悟空」。

業界致力復活中國動漫形象

 對於內地70、80後而言,並非全然沒有關於國產動漫的美好回憶。孫悟空、哪吒、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這些經典國產動漫形象,在幾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應當並不遜色於米老鼠、唐老鴨、忍者神龜、抑或是變形金剛。不過,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錢建平看來,這些動畫電影所塑造的動漫形象、品牌囿於當時的理念、思路都沒有進行長線經營,十分可惜。

 今年1月,華語動畫巨製3D版《大鬧天宮》正式上映。在老版動畫片《大鬧天宮》誕生50年後,孫悟空的動漫形象再度出現在了大屏幕上。影片還請來參與製作《阿凡達》《2012》《哈利.波特》系列的特效團隊美國特藝集團來做《大鬧天宮》的3D技術,可謂是「最現代的電影高科技和最傳統的中國經典的結合」。

 3D版《大鬧天宮》只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復活」經典動畫片計劃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新版《馬蘭花》、《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動畫片已經陸續上映。由於昔日的經典逐漸與當代人的審美有了距離,3D化就成了一項戰略。除了《大鬧天宮》,另一部經典動畫片《漁童》還用上了4D技術。另據透露,其他經典作品如《天書奇譚》、《神筆馬良》等,都將陸續3D化,煥然一新與觀眾見面。

 錢建平認為,修復影片,除了向經典致敬外,對美影廠還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就是激活整個動漫產業鏈。「迪士尼創建幾十年,其實也就是成功建立了幾個動漫形象,」錢建平說,「荷里活動畫大片為什麼總愛出續集?關鍵是要把這些形象品牌化,進而才能在授權和衍生產品上做深、做透。我們今後要做一個品牌管理系統,來系統管理創作的源頭、授權的中游、產業鏈的終端等。」

相關新聞
國際動漫大師把脈中國動漫 炫酷的技術救不了平庸故事 (圖)
優化中國動漫格局 (圖)
戀戀美濃 走入客家文化聚落 (圖)
吃一口客家菜 (圖)
美綠生態園(需預約)
紙傘下的汗水 (圖)
廣進勝紙傘
公共藝術備受追捧 (圖)
美濃窯
旅人手記:兩個半天及一整天的倫敦遊 (圖)
旅遊資訊:travelmob打造寫意旅程 (圖)
探索世界:冰島首都 水與火的完美結合 (圖)
百家廊:只恨當初未下手
翠袖乾坤:醫生甲乙丙
海闊天空:外湯泡溫泉 (圖)
琴台客聚:下一世要做樹
杜亦有道:敗走書展
隨想國:槐花祭
獨家風景:兩個城市,兩場風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