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昨日公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即PMI數據環比再降0.1%至50.1%,連續第8個月下滑。內地經濟指標繼續回落,主要受制於歐美下行經濟環境和內部內需不足。同時,有關中小企的數據不降反升,說明中央過去扶持中小企的措施奏效。為確保達致經濟穩增長目標,協助中小企融資渡過難關的措施應持續抓緊,長遠而言,仍需深化以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的改革,實現中國經濟長遠穩步發展。
受制於國內外大環境形勢嚴峻, PMI數據持續下滑意味中國經濟仍未走出下行陰霾,其中直接反映市場需求的新訂單指數已降至49%。國外方面,歐債危機近1個月呈現「過山車」態勢,歐洲多國債務危機加深。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今年以來最低,反映美國經濟亦呈下行趨勢。國內方面,以投資促消費、以消費促增長的經濟循環仍未確立,當前供大於求的下行壓力未除。國際和國內有效需求持續疲軟,進一步影響經濟表現和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小型企業PMI繼6月上升2%後,7月又上升0.9%至48.1%;中型企業PMI亦較上月回升0.2%至50.2%,中小企數據不降反升。反映中小企業情況的滙豐PMI,上月錄得5個月以來最高位,亦和是次中小企PMI數據吻合,意味著中小型製造企業的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有好轉,說明中央過去對中小企的扶持措施到位,效果開始顯現。為提振經濟,中央已多次動用貨幣工具強化經濟活動,為中小企經營打下「強心針」。中小企在經濟嚴峻時,往往急需資金周轉,惟借貸不及大企業容易,若銀根沒有進一步鬆綁,中小企將現倒閉潮,引發失業和內需萎縮等骨牌效應。中小企下半年經營仍然困難,中央對中小企的扶持措施需再抓緊,協助融資,助渡難關。
是次PMI指數跌幅已逐漸縮小,反映中國經濟逐步回穩,符合中央穩增長的經濟目標。中央一再重申,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符合當前國內經濟形勢需求。當前經濟狀況仍符中央預期,但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作為經濟大國,長遠而言,依靠內需帶動,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才是經濟長久保持穩增長的有力保證,繼續深化內需改革和調整產業結構是長遠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