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財金界人士提醒,東南亞國家政局容易動盪,大量資金隨時撤走,令其「打回原形」。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東南亞國家今年吸引大量外資流入,惟不少財金界人士指出,這些國家的經濟規模較小,且政局容易動盪,未來若不進行更深入改革,繁榮勢頭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一旦形勢發生逆轉,大量資金隨時將會撤走,令其「打回原形」,故認為總體而言,投資東南亞國家的風險遠較投資內地為高,長遠吸引力也相對遜色。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近期人民幣匯價偏弱,加上內地貿易數據也呈放緩趨勢,顯示確有資金流出內地,但因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貨幣亦在貶值,且幅度更大,相對而言內地情況仍算不錯。
個體規模小 波幅動盪大
對於東南亞國家,他稱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股市今年都表現強勁,投資機會較前吸引,但這些國家無論是經濟體系還是股市規模都較小,「有少少資金流入已經幫助很大」。另外,「股市好也不等於全部都好」,東南亞國家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與擁有13億人口的內地顯然不在同一級別。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亦指出,近期資金流出中國,主要是市場避險情緒高漲,故重新追捧美元資產。他指內地有外匯管制措施,國際熱錢難以興風作浪,但現時環球經濟較差,歐美大企業均面臨訂單下跌、生意額下滑的難題,預計下半年對投資內地和東南亞的興趣都不會很大。
「不能指望一夜替代中國」
路透社引述景順基金經理William Yuen指,投資東南亞國家有很多機遇,但「不能指望其正面趨勢可在一夜之間替代中國」。滙豐亞洲經濟研究聯合主管范力民亦指出,真正棘手問題是「東南亞國家的增長有多大的可持續性」。目前東南亞市場似乎已經消化太多正面消息,但該地區短期內很容易出現震盪。
事實上,東南亞國家各有不少潛在風險。馬來西亞貨幣近期不斷下跌,為佔據當地債市近40%的外國投資者拉起紅色警報;菲律賓央行上周收緊短期特別存款工具的相關規定,以遏制投機性熱錢;泰國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越南則受累於通脹高企、國有企業債務纏身及貿易逆差不斷惡化等不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