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投資論壇匯聚包括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國內外經濟界知名人士。 香港文匯報記者米南 攝
——合理投資 引入高端技術 業務佈局全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 廈門報道)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佈局,並未因歐債危機而陷入「低價淘寶」的誤區。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第16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簡稱「投洽會」)上了解到,意向「出海」的企業保有清醒理性的判斷,業者表示,企業自身需求才是併購佈局的第一考量因素。
普華永道上海分公司中國稅務及商務諮詢副總監汪越向參加德國漢堡投資與貿易推介會的客商,介紹了十餘個具有併購前景的德國項目,涉及汽車工程、高端相機、潔具生產等領域。「此前我們促成的赴德併購項目中,有些是經過長達幾年的運作才得以完成。」在汪越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相當謹慎。
先搜集資料再作綜合評估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大型繼電器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幾日他聽取了不少歐洲國家、城市的投資環境說明會。「我們在法蘭克福已經有投資,現在還希望尋找新的機會。」他承認漢堡完善的供應鏈和區位優勢十分具有吸引力,但沒有做進一步回應。在認真聽完近2個小時的說明會後,這名負責人搜集了相關材料準備帶回公司做綜合評估。
就在幾天前,中國企業剛剛完成迄今為止在德國最大的併購案例。濰柴動力(2388)斥資7.38億歐元收購德國凱傲集團25%的股份,以及凱傲下屬林德液壓業務70%的多數股份。「濰柴動力通過與凱傲戰略合作,可快速掌握高端液壓技術,實現在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遊艇、宇航等多領域的全面突破。」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如是說。
通過海外併購拓展全球佈局,引入高端技術,是不少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去」的主要考量。德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周如東一直關注著波華翔電子集團通過海外併購迅速拓展國際市場的步伐。「華翔通過收購德國Sellner汽車配件公司核心業務進入歐洲,又可透過德方在美子公司進入北美市場,在最合理投資範圍和較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全球業務平台。」
「走出去」應立足自身需求
周如東認為,宏觀經濟環境是選擇併購時間點的影響因子之一,但終極因素始終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在歐洲經濟低迷的時間點進行併購,投入成本較低,但需要承擔持續低迷的風險。在經濟上行時入手雖然投入多一些,但是回報周期較短。」周如東通常會建議客戶在預備進入的地區先行開設貿易公司,以達到了解市場的目的。
周如東並表示,政府在企業海外併購的過程中必須發揮引導作用,甚至應當在企業「頭腦過熱」時應適當幫助「降溫」。「一味鼓勵企業『走出去』,而罔顧企業自身條件,我認為是很不明智的。」
商務部:需注意控制風險
中國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劉迎軍在投洽會期間發言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跨國並購遇到一些問題,政府將會從政策等層面給予支持,同時企業本身也要提高「出海」能力。
劉迎軍認為,未來中國企業在危機中尋找機會,需要特別注意控制風險。她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做好戰略規劃,並購要與自身發展需要結合,第二是要加快正外融合,第三是要加強對外宣傳,要有公關意識,甚至可以像國外企業那樣設立發言人制度,要宣揚合作共贏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