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此間經濟學家向本報表示,外貿全年「保十」(增速達10%)的壓力較大,能否完成目標關鍵取決於第四季度。面對內外需雙雙不振的壓力,穩定出口行業與政策扶持的力度緊密相關。從短期看,此次涵蓋退稅、通關、信貸、保險等方面的政策組合拳,確是拯救一些外貿企業的強心針;但中長期看,逐步實現出口產業結構升級才是關鍵,且應警惕成本壓力之下製造業競爭力有所削弱。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稱,當前中國外貿已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時期。而數據顯示內外需都呈現出疲弱態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外貿市場萎縮及貿易保護主義肆虐的態勢短期內難以反轉。中國出口增幅今年內也很難出現類似往年的高速增長,全年「保十」的壓力很大,能否完成關鍵看第四季度。
霍建國:減稅減負效果更好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指出,貿易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是需求,而美國、歐盟、日本對中國產品的市場需求明顯減少。同時,中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近年來呈下降趨勢,高端製造業面臨來自歐美的競爭和摩擦,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又有來自低成本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也表示,當前中國外貿面臨的問題不是一個總量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結構性與體制性的問題。
霍建國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已顯示,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份額有縮減跡象。他認為,出口退稅的調整能夠部分緩解出口企業當前的壓力,但減稅減負的效果更好。他說,修補性的調控政策難以根本扭轉製造業和外貿出口的困境,還應從更長遠的視野考慮緩解企業面臨的各項成本重壓,如可大膽研究整體減稅方案,通過調低企業所得稅或增值稅稅率,以減輕企業困難。這類政策調整,有利出口產品結構的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