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昨日提出與居屋政策相關的一系列建議,其中5,000個白表名額免補地價1年內認購的政策,業內人士認為,由於5,000名額分兩年進行,變相令需求減少,對樓價上升的刺激作用減低,相信可以較好地達到既協助置業,又不會太刺激樓價的目的。
抑制額外需求 降溫居屋樓價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房委會昨日的措施恰當,當中新居屋建議沿用傳統折扣模式定價,可避免新舊計算方法出現爭議;而白表申請人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的政策,每年5,000個名額分兩年推出,亦可以一定程度壓抑市場預期出現的「額外需求」,為現在熾熱的居屋樓價降溫。
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買居屋的名額分兩年推出,每年2,500個名額,並設1年的認購期,許智文認為相關措施回應了市場訴求,因為之前居屋樓價因為新政府公布的上述新政策而不合理飆升,甚至已影響私人市場,新措施將名額下降,有助減低市場對需求量的預期。
而1年的認購期有助分散需求,期限適當。許氏指,之前港府曾提出的半年期限太短,未給予市民時間選購,太長的話,市民的收入可能出現重大變化,與當初協助置業的原意就會相違背,並且亦會令港府無法了解市民真正的置業需求。他又提到措施的2年禁售期,認為與額外印花稅有重疊,相信只是向市場釋出打擊炒賣的訊息。
推動交投流轉 重建置業階梯
他認為,每年2,500個名額無疑數量偏少,若兩年後政府認為措施有成效,不妨繼續推行甚至加大力度,因為此舉有助推動二手居屋交投的流轉,重建置業階梯,推動港人購買私人物業。
此外,房委會建議新居屋沿用傳統折扣模式定價,放棄上屆政府以負擔能力定價的建議。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新居屋沿用舊方法可避免新舊居屋市場出現不同方法定價,產生混亂。不過,近年居屋跟隨私樓樓價上升,更不時錄得破頂成交,若以折扣模式定價的話,受入息上限限制的白表人士未必有能力購入市區新居屋。除非當局加大折扣率,否則收入較低的市民未必能買入位於市區的新居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