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椒江遠洋漁業公司24小時監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保障漁民安全。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椒江遠洋漁業公司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目前擁有各類遠洋捕魚漁船100多艘,總資產超過10億元。與公司資產的規模相比,公司的辦公環境卻「寒酸」得很。在一幢有些破敗的三層樓房裡,記者採訪了公司的書記王呂富。「我們公司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在這裡辦公,這裡毗鄰椒江漁村,靠近東海,便於我們對漁船的整修和管理。」
在王呂富不到6平米的辦公室裡,掛滿了東海海域的海事圖,桌上的筆記本電腦隨時更新著東海海域的天氣預報和最新消息。王呂福告訴記者,公司的漁船分燈光漁船和圍網漁船兩種,「圍網漁船需要水深才能產量好,釣魚島附近水很深,魚的種類多,產量很高。每次從那邊回來的漁船,幾乎都是滿載而歸。」
「衛星導航」聯繫更穩定
2011年,王呂富通過對福建、海南等地的漁業公司的考察,決定為公司100多條遠洋捕魚船都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整個系統連安裝花費了1000多萬,這是我們本來打算整修辦公樓的錢。」
「遠洋捕魚屬於高危行業,事故時有發生。但由於海上通訊不便,遇險漁船往往無法得到及時救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王呂富坦言,從公司成立以來,每年都會有幾起漁船遇險事故,威脅到漁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前,與海上的漁民基本靠衛星電話聯繫。但由於衛星電話接聽費用高且通訊效果不好,很多船老大都不願意24小時開機。有時候遇到危險,衛星電話卻撥不出來,這樣就延誤了營救時間。
「報警按鈕」營救更及時
「在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同時,我們也為每艘遠洋漁船安裝了報警按鈕。這樣,一遇到危險情況,只要漁民按下報警按鈕,我們24小時監控指揮中心就能第一時間得知漁船遇險的地點。不僅如此,我們還能通過監控,聯繫到離遇險漁船最近的漁船,讓他們先趕過去,爭分奪秒進行營救。」王呂富在接受記者採訪的同時,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過監控屏幕。
「昨天我從新聞裡看到,現在中國已經派了海監船和海上飛機在釣魚島附近巡邏。我也與我們在那邊的漁船取得了聯繫,告訴他們大膽上,有政府和公司的雙保險,一定能保障漁民的捕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