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因日本對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進行所謂「國有化」,中日關係再度降溫,由此引發的寒潮在經貿領域已有首當其衝的顯現,而國際輿論對中日關係及爭端造成的影響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擔憂」。國際專家認為,由於東亞被認為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中國和日本如果發生貿易衝突,不僅威脅彼此間的經貿往來,也會影響到全球經濟。
中國民眾近日的反日遊行使日本在中國的日產、本田、豐田、索尼、優衣庫(Uniqlo)等企業必須暫停營業,涉及的日本企業股價已經下跌2.5%至7%,中國股市在過去兩周以來也跌到最低。中日衝突也影響到其他亞洲國家的貨幣,韓元大幅下挫,馬幣也下跌到三周來的最低點。經濟專家認為,如果中國和日本爆發貿易衝突,將影響到許多其他經濟體。
有輿論分析指出,美國、韓國、馬來西亞、德國、泰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與中日經貿關係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結,如果中日貿易衝突爆發,這些地區的經濟將受到衝擊。
民間牌政府牌有別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兼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馮昭奎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海關加強對日貨物檢查力度並非對日進行經貿反制,但中日間應努力避免發生「貿易戰」,否則將是兩敗俱傷。他認為,中日在進行在經濟反制措施上要慎重,要考慮到對中國經濟、民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長高洪表示,中國人民出於愛國熱情,自發地抵制日本產品,是個人的權利,無可厚非。「但是經濟牌要有區分,政府層面和民間層面的牌是不一樣的,政府層面更多的是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
馮昭奎稱,中國目前派出海監船等反制措施已產生很大效果,與以前對日鬥爭相比,已取得很大進步,同時日本國內也開始有理性的聲音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