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鋼琴王子李雲迪 超越自我 執著熱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音樂會尾聲全場掌聲如雷,樂迷紛紛向指揮辛奈斯基、鋼琴家李雲迪及港樂報以熱烈喝彩聲。

 最近的李雲迪是忙碌的,他不但日前再臨香港,以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為香港管弦樂團的新樂季揭開序幕,也推出了自己回歸「環球音樂」後的首張唱片《貝多芬》(YUNDI:Beethoven)。這位年少成名的鋼琴王子在人生步入「而立」之際,以他以往被人們所熟知的「浪漫蕭邦」風格,呈現貝多芬音樂中超越命運的強大精神力量。或許對李雲迪來說,不只是在演奏技巧上已經到了可以把握貝多芬作品的階段,在心靈層面,他對「超越自我」的追求,也恰恰與貝多芬不斷挑戰自身的精神相得益彰。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圖片由香港管弦樂團提供

 李雲迪的行程,一如既往地忙碌,才錄完專輯《貝多芬》不久,便要趕來香港為港樂的新樂季演奏。揭幕作品本身對他來說,並沒有過多的難度。既是因為和香港管弦樂團早已合作多次,彼此熟悉,也是因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比較大眾化,他唯一只希望將一個優美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完成一場輕鬆愉快的音樂會,自然地去呈現音樂之美。

 「也是第一次在香港演奏這個作品。」李雲迪說:「之前和捷杰耶夫(俄羅斯指揮大師)的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合作過,但那是四年前,現在再演繹,感覺更輕鬆自如。」而現在的香港聽眾,也比十年前李雲迪最初接觸時更為專業、素質更高、欣賞能力更強,這對古典音樂家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為大家有能力欣賞與理解,演奏家在演奏過程中才能有更多的互動。

 今年五月重新簽約環球之後,李雲迪推出了新唱片《貝多芬》,裡面收錄了三首貝多芬浪漫主義極端作品:《悲愴》、《月光》、《熱情》,這實際上也是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幾首奏鳴曲,連貫來看,更是見證貝多芬進入浪漫派時期的一個標誌性過程。「因為《貝多芬》是傳承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比較完美的一個結合過程,既有古典時期的嚴謹,也有浪漫派時期特有的戲劇性和感情的表達方式,這一點上來講,我覺得能夠全面展現一個成熟的音樂面貌。」李雲迪認為,無論從結構、音樂的安排及佈置,乃至創作的過程來講,幾首作品的情感都非常豐富嚴謹。「這一點也是貝多芬的偉大之處。」

超越在於「內心」

 演奏家在經典作品中被賦予的,是個人的詮釋與領悟。李雲迪首先希望在專輯中展示自己對幾首作品的感受。「這些作品很多人演奏過,以前在學習過程中也聆聽過很多大師和音樂家的表演,然後現在當我自己在演繹時,也有了自己對這些音樂的新看法。」隨著年齡增長,隨著時代的變遷,他渴望用這個時代的角度去詮釋經典。

 在李雲迪心目中,貝多芬特有的特質是「超越」。

 他認為貝多芬是個精神至上、完全追求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的人。「所以說他一切的音樂都在追求超越自我、超脫命運的束縛,他永遠都在超越。」這也是貝多芬音樂撼動人心的緣由。一位偉大的創作者,必須脫離命運困鎖對抗耳聾,面對毀滅性的打擊,他唯有不斷挑戰自己、擺脫命運對他的不公。因而貝多芬帶給後人的,始終是充滿積極性、啟發性的向上動力。

 而李雲迪說,這恰恰符合他這個年齡階段對「超越自己」的要求,同時這種超越不是形而上的,而是由心而發的。按他的話說:「不是超越其他人,而是超越自己的一個狀態,喚醒自己內在更強的意識去感受。」

 對李雲迪而言,「超越」就是每個時期都有自己想突破的作品,「快樂」就是每一年、每一個階段都去演繹自己所熱愛的音樂。從蕭邦到李斯特再到現在的貝多芬,每一個時期,他詮釋的都是自己那個階段最愛的音樂家,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前人的作品傳遞給下一代。

給自己私人空間

 作為一個在本土接受音樂教育終而享譽國際的音樂家,李雲迪近來也很積極地在學校推廣鋼琴教育。他認為教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每次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也是他自我學習的過程,「不單是教,因為教的過程中也聽到很多人彈奏,甚至能啟發自己新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音樂方面的靈感與天性,這種天性是上天所賜,也是「人」演奏音樂時所具有的獨特生命力,正所謂畫龍點睛——所以即使彈奏同一首作品,同一個老師教出來,每個人的演奏效果都不一樣。李雲迪正是在這樣的揣摩過程中感受到巨大的樂趣。「這就是為甚麼要去感受,因為當你聽一個學生演出時,還是會有一些新鮮的、感動的地方帶給你,或者說是驚訝和新意。」

 他也相信國內的鋼琴普及趨勢將愈來愈健康。學音樂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從音樂中獲得快樂,同時也給自己一個私人空間,用音樂抒發自己的感情。他說:「目前來講,很多家長對小孩的學習已慢慢恢復理性的狀態,明白音樂是培養興趣,而不一定非得要成為職業演奏家。」專業的道路,已是另外一個話題,能否吃音樂這碗飯,牽涉很多自身的原因,譬如首先小孩子是否真正熱愛音樂,同時又是否具有音樂天賦等。「那是漫長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之外,去學習音樂,應該是件很愉快、很正面、培養素質和身心的事情。」

事業是我的愛好

 李雲迪不用「成功」去界定自己現在的狀態,相反,他並不認為一個演奏家取得成績就是「成功」,因為每天都還有很多音樂作品需要演繹,所以音樂不存在成功與否,唯有自己那份「熱愛」還在不在。

 「今天我還在這個舞台上演繹,是因為我還熱愛著音樂,至少目前,熱愛還沒有消減。」他的坦誠會讓你感到驚訝:「如果哪天我不熱愛這個事情了,我可能也就不一定再去演奏,我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一件事情。因為只有熱愛著,你才會把全身心的精力和感情投入進去。」

 而對於自己的事業前途,其實他也並沒有外界以為的那樣雄心勃勃、充滿計劃。「當我在投入一個作品時,基本上沒有那麼快去想下一個。也許哪天靈感來了,突然想到下一個要演甚麼,作品就出來了,但我真的很少去計劃。」因為對李雲迪而言,他從未把音樂當作是一個完整的「純事業」。「這個事業是我的一個愛好。我不想把它變成一個純粹的計劃,就像我計劃今年要這樣、明年要那樣,但如果感情上有變化而計劃又不能變時,就只能去承擔後果。」他不做計劃,是因為不想給自己反覆無常或是感到後悔的機會。

 如果提前做好計劃,事到臨頭發現自己已不再愛那件要做的事,才是不負責任吧。如今一切都變得太快,你現在的想法,或許和三個月後的截然不同。這就是李雲迪不愛計劃的原因,他笑稱這是個人性格所致——除非真的有巨大的衝動,他才會決定自己接下來要做甚麼。

 到目前為止,李雲迪也並沒有哪位「最喜歡」的演奏家——他喜歡每個演奏家擁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同時欣賞他們所演繹的作品。欣賞是一種很純粹的東西,並不會用在自己的演奏上。「因為從人生經歷來看,我不需要模仿任何人,我需要按照我自己的感受去走,甚至我不需要用自己過去的經歷去影響自己。」

 李雲迪說:「人生是不可以模仿的。」最多可以借鑒,每個人演奏的每部作品,都帶有自己的個性,所以未來他也只會繼續將重心放在演繹自己所感興趣的作品上。至於目前,他坦言現階段自己感興趣的是獨奏,盡量減少與樂隊、指揮合作的可能性。

 喜歡獨來獨往嗎?李雲迪說:「我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在舞台上的表演。」

相關新聞
蒙敏生 鏡頭下的香港六七十年代 (圖)
看電視 (圖)
寮屋 (圖)
電車 (圖)
採風 (圖)
趙元任 「好玩兒」的語言 (圖)
哈佛大學所照正像 (圖)
錄製《國語留聲片》 (圖)
鋼琴王子李雲迪 超越自我 執著熱愛 (圖)
空間設計 平凡中的不平凡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