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談粵劇和道教的關係,觸動我想起只在劇場看戲的年青人未必知道戲曲和宗教的關係,因而對戲曲表演的傳統頗多誤解。
前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在2006年1月18日「戲曲與中國文化的蛻變」講座的演講裡,曾引述清代著名劇論家王國維的說法,指出上古時期的戲曲與宗教儀式有密切關係,甚至暗示戲曲可能源於巫術和宗教儀式。上古時候的所謂「儺戲」便是一種驅鬼和驅邪的儀式。在巫術儀式中,由巫師扮演擁有特殊能力的靈媒,據說他能溝通天地,並把人的願望實現。巫師不僅說話,亦用唱腔,並以簡單樂器伴襯他的動作,甚至運用少量的道具和特殊服飾。固然,當時還沒有戲曲出現,但角色扮演的部分已顯示出戲劇的雛型。
我曾經就本地道士在做葬禮儀式時為甚麼動作十分「大戲化」的現象請教道場主事人,原來道士真是向粵劇演員學習,因為主家喜愛看台型十足的「科儀」,所以道士便加入戲曲動作。
除了祭祀鬼神外,華夏民族古代「隆禮」風尚也是使日後戲曲和宗教儀式建立密切關係的原因之一。古代祭祀活動,是禮、樂並重,既要以真誠、肅穆的禮節叩拜神靈,而獻樂樂神、娛神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歌舞、奏樂、唱頌等表演性的禮儀形式,逐漸加強,逐漸邁向娛樂化、民俗化、藝術化。宋以後的迎神賽會,成為這類活動的基本規格。
(陳抱成《中國的戲曲文化》頁165)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