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說到為了追尋道教「科儀」是否與粵劇例戲的表演程式接近,八月十九日上午親自到道場看正一派的祭天儀式。當天祭天儀式的張天師及道士來自台灣,唱頌均帶濃厚閩南口音,服飾和動作均有戲曲的味道;但祭天儀式著重向蒼天朗誦祭文,反而排場和動作簡單而隆重,沒有甚麼瞄頭。據主辦機構負責人說,前一晚的「科儀」反而更像「做大戲」,並且答應將來把錄像借給我欣賞。
如果要證明粵劇與道教的關係,粵劇例戲中的《祭白虎》、《八仙賀壽》、《送子》、《玉皇登殿》等劇目反而是最佳例子。
《祭白虎》是一齣短劇,粵劇戲班通常在正式演出前先演此劇,就是所謂「破台」的儀式。祭白虎儀式是道教儀式,用新竹籬一隻,內載新秤、新尺各一把,熟肥豬肉一塊,放在籬內,以紙溪錢一疊用手扭成車輪狀,用三對元寶捲成人形,以香穿著焚燒致祭。口中朗念祭詞,隨著把熟肥豬肉放於台下,並敲銅邊鑼十三響,遂告祭禮完成。戲行中人相信白虎星君是災星,在儀式舉行前及過程中不許說話。祭白虎儀式完成後,閉口禁忌才得解除,戲班才可正常運作及演出。
《八仙賀壽》是中國道教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其中漢鍾離和呂洞賓均被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
《送子》,或稱《天姬送子》,傳說中玉帝有七個女兒,年紀最小的叫「百花仙姬」。百花仙姬本性善良,被「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動,私自下凡與之結合。玉帝派天兵天將把她捉回天庭。這時候,她已豆蔻胎含,最後在天洞裡產下麟兒。滿月之日擺下盛宴,六位仙姐過洞祝賀。《送子》一折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正當喜氣洋洋之際,玉帝下旨命七仙姬把孩子送到凡間交予董永,然後必須即返天庭。玉旨不能違抗,六位仙姐護送百花仙姬一起下凡。
《玉皇登殿》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粵劇著名傳統例戲之一,一般在神誕或者廟會首日白晝時間演出,然後才演出《賀壽》、《跳加官》、《天姬送子》。故事講述玉皇大帝未登位前,本來是人間太子,為了消除民間疾苦而放棄皇位,更向敵國獻上土地財產來尋求和平。最後被佛母點化為玉皇大帝。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