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城大3名學生在今年及去年暑假到以色列博物館實習,令她們獲益良多。左起:余幗婷、孟倩宇及蘇盈蔚。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景熙) 相傳是基督教聖經最古老版本的《死海古卷》現收藏於以色列博物館,並成為「鎮館之寶」。為了提高知名度,該博物館近年啟動多個展品翻譯計劃,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8名學生,更有機會在去年及今年暑假到當地參與《古卷》的中文翻譯工作,並近距離接觸《古卷》,為推動宗教的文化交流而作出貢獻。
現存歷史最悠久聖經
以色列博物館是當地最大型的博物館,該館近年與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合作,校方會派出學生到當地實習。其中該系三年級生蘇盈蔚及二年級生孟倩宇,分別在去年及今年到當地6星期,從事翻譯工作,將合共7卷的《死海古卷》中的5卷,包括《以賽亞書卷》、《戰卷》、《聖殿古卷》、《社群守則》及《哈巴谷書註釋》的英文版本,譯成中文版,各人又協助其他項目的翻譯工作。
據了解,《死海古卷》是近代宗教、歷史及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它是一卷卷的羊皮書或羊皮紙片,上面寫滿手抄的希伯來經文。1947年,位於死海西北面的「昆蘭」牧童,為尋找失蹤的羊,無意中走進山洞,結果發現這批文物。經專家檢測後估計,這些文獻是公元前3世紀的產物,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聖經。另外,數年前出版的聖經新中文版,亦有參考《死海古卷》補充資料,《古卷》被視為是具公信力的歷史文本。
名詞太冷門 採聖公會譯名
翻譯講求準確傳神,蘇盈蔚憶述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很多專有名詞都太冷門,要經常向博物館專家請教,「例如港人掛在口邊的聖經,其實泛指新舊約全書;但當地聖經二字,只涉及舊約,我們要小心處理」。孟倩宇指,原本部分名稱在不同宗教派別均有不同叫法,為免引起誤會,她在多番衡量後,決定採用聖公會的譯名。
兩人為達「零失誤」,想出了多個把關方法,「我們翻譯好一段後,會和對方交換看;或者把它放到一旁數天,冷靜期後再拿出來校對。我們又試過把文章拿給當地的台灣導遊閱讀,因為他們中文底子較好,對當地文化亦有一定認識」。
同系三年級生余幗婷,今年獲派到以色列博物館10星期做翻譯工作,包括藝術家介紹和輸入資料等。余幗婷表示,對當地士兵最有印象,由於當地經常爆發地區衝突,結果18歲的青少年就要穿軍服、拿機槍,幾近「全民皆兵」。她認為今次的實習令她增廣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