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旅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旅人手記:內蒙古草原賽馬實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Hiro的良駒原來是冠軍馬匹,一直遙遙領先其他人。

文、圖:Natalie & Hiro

 內蒙古除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草原和蒙古包。難得來到中國北面的內蒙古自治區,當然要住上一個特色的蒙古包不可,嘗試草原大漠浪跡的生活。但應該選擇去哪一個大草原呢?而每片大草原又有甚麼不同呢?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原來內蒙古的草原為數不少,配套亦完善,有幾個比較著名又可供旅客參觀入住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便是其中一員。原來每個大草原的特質也不同,有些草原的草比較長,有些草比較翠綠,有些則是短草地,有些是枯黃乾旱的平原,視乎不同地區及季節而定。

 我們最後選擇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總面積達一億四千九百萬畝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因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一踏入呼倫貝爾大草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如電腦桌布一樣的藍天綠地,美得令人神往!深呼吸一口氣,整個大草原彌漫著清新的青草味。這片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環境污染的土地,孕育了美麗神奇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當地也有「最純淨的草原」之說。不說不知,原來這片綠色淨土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出生之地。

 看著遼闊的草原大地,最好就是模仿一代天驕的策騎氣勢。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馳騁,我們還是第一次。隨行的教練大哥隨便挑選一匹壯馬給我,而Natalie自己則選了一匹年輕馬,為了和馬兒打好關係,以減低墮馬的風險,她給自己挑的馬兒起了個有氣勢的名字「翠兒」,氣勢是來自香港的著名退役馬王「翠河」及她本人的中文名字。我們最初以為在景區騎馬只是做個樣子,走走台步擺擺姿勢拍個留念照片,然後騎馬散步就是,殊不知英姿還未擺好,教練突然向我的馬兒打了一鞭,我的愛駒嘶叫了一聲飛奔向前,可憐小小馬兒要受皮肉之苦,但我也不好受,身體跟隨著馬兒不斷擺盪,速度之快好像瞬間進入賽馬狀態,我做夢也沒想過,有機會在內蒙古賽馬。也許根本就是馬載我,而不是我騎馬。

 經過了幾分鐘,我們嘗試習慣這個新衝擊,我開始不再繃緊,隨風放鬆身心去配合馬兒,開始調整怎樣去操控,不到半小時,我已經可以操控自如了。也許是周圍的青草地喚醒了我,走累了就在河邊停半刻鐘,馬兒也趁機享用鮮草自助午餐。能跟所愛的人騎馬散步看如此風光美景,我覺得當下的自己就像電視劇中的蒙古大漢,享受著自由放浪的浪漫。那一刻,我愛上了騎馬!

 我突然覺得活在這裡的小馬很幸福,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活動空間遼闊,閒時吃草牧羊,寧靜地看日出日落。但快樂的代價通常第二天便會光臨,我倆一下床全身腰酸骨痛,連肋骨與肋骨之間的肌肉都感受到酸痛,但是草原騎馬實在無比爽快!像駕跑車飛馳,速度之快讓我知道原來墮馬跟跳車一樣,搞不好真是會死人的。

 內蒙古空氣清新,除了在草原上策騎飛馳,聽說在內蒙古看星星,很大機會可看到銀河呢。

      2010年9月14日 Day 75

實用提示:

 呼倫貝爾草原收費約人民幣$200-250,可享約1小時策騎體驗。

編按:Natalie和Hiro這對80後小夫妻在2010年毅然放下工作,環遊世界追夢。兩人在本欄將與大家分享他們出走473天的旅遊經歷與見聞趣事。(www.nathiro-travel.com )

相關新聞
宋代建築標誌 正定古城 (2012-10-04) (圖)
遠眺大悲閣 (2012-10-04) (圖)
隆興寺摩尼殿 (2012-10-04) (圖)
珍寶華塔 (2012-10-04) (圖)
大悲閣千手觀音 (2012-10-04) (圖)
Travel Info:隆興寺 (2012-10-04) (圖)
旅人手記:內蒙古草原賽馬實錄 (2012-10-04) (圖)
快樂泉源 (2012-10-04) (圖)
大漠風情 (2012-10-04) (圖)
上饒 覽不盡的天生麗質 (2012-09-27) (圖)
結語 (2012-09-27) (圖)
三清山風景區 (2012-09-27) (圖)
婺源 (2012-09-27) (圖)
旅遊手記:在布魯塞爾 (2012-09-27) (圖)
四川災區旅遊面面觀(三) (2012-09-20) (圖)
水磨映秀 漫遊原味古鎮 (2012-09-20) (圖)
災區旅遊可行嗎? (2012-09-20) (圖)
水磨古鎮 (2012-09-20) (圖)
映秀鎮 (2012-09-20) (圖)
上居下舖 (2012-09-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旅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