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因地制宜 縣域經濟惠民增收
「貴州已經落後,必須拚命幹!」胡智峰、曾瑜、張淼、聶雪松……他們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的「縣太爺」,但是日子過得「並不安生」:忙、累、壓力大、生活無規律,但是他們卻「痛並快樂著」,並宣稱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為了改變外界對貴州「夜郎自大」的固有印象,近兩年來,貴州以「人」為「綱」,新招迭出,盼望從此拔掉「窮根」。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黎玉嬌、溫志超
「一個地方的風氣,是由縣委書記決定的。」貴州省習水縣委書記曾瑜一直以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在其位謀其政」。「以後大家向我看齊!」在2011年底,曾瑜由縣長升任書記。履職伊始,曾瑜發表如此「宣言」。幾天後,她就以習水一把手的身份,參加了省裡組織的鳳崗會議——與其他會議不同,這次參會的都是在貴州省經濟增速排名中名列後10位的縣的一把手,相當於一個「差生」特別會議。
不甘人後 力求上進
2012年元旦,曾瑜把自己「閉關」3天,出門後也怕被別人認出,因為「習水排在後10位,我有責任。」從去年開始,貴州對88個縣(市)進行經濟綜合測評,排名後10位的可能會被省委書記約談,誰都不想落後,縣委書記身上的擔子加重了。
與土生土長的貴州人曾瑜不同的是,丹寨縣縣委書記張淼和龍里縣縣委書記胡智峰分別來自河北和山東。作為「空降幹部」的他們是貴州近兩年從發達地區引進的12名縣委書記的代表。
2010年剛來貴州時,山東漢子胡志峰發現政府機關不少幹部遲到、早退,有的幹部甚至上班打遊戲、聊QQ。貧窮又不思進取的龍里讓他無語,但是作為縣委書記,要完成省裡各項發展指標任務,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接到調任通知的張淼,腦海中立馬浮現出甕安事件——即使這件事並不發生在他未來將要供職的丹寨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幹部群眾重重矛盾如何化解;其次,貴州正在推行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未來如何帶領當地走上發展的軌道。對於他來說,機遇與挑戰同在。
工業強省 城鎮化帶動
有了發展思路,但是在具體做法上卻各有各的絕招:發展旅遊、振興工業、營造區域交通優勢……最終的目的是發展縣域經濟,老百姓增加收入。
在習水,曾瑜除了推行黨員幹部「五帶頭」的施政理念外,還因地制宜創造出旅遊品牌項目,增加群眾收入。她抓住習水的資源氣候優勢,利用地球緩坡地帶,投資13億元,建設面積1500畝的度假小區,力求將該小區打造成為重慶人夏日避暑納涼的「後花園」。目前,在習水仙源鎮,別墅洋房已經慢慢走進山村,農民也住進了新樓房。「習水石漠化程度比較嚴重,農民增收困難,我們必須開拓思路,幫助群眾探索更多的發展道路。」曾瑜說。
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之際,張淼就先走訪了貴陽市周邊的十多個縣(市),並逐漸形成了對貴州整體發展的初步印象和思路——全省在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丹寨金鐘開發區也逐漸成形。今年5月,張淼親自帶隊,赴東莞、深圳、廣州、杭州、上海五地招商考察,引進機械裝備製造產業項目和標準廠房項目入駐經濟開發區。而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有10多家企業入駐該園區。
龍里作為貴州的東大門,毗鄰貴陽,多條高速、高鐵經過這裡,讓龍里也有了走出去引進來的交通、區位優勢。龍里正在開展「東優西擴」:「東優」就是美化縣城,「西擴」是指借助國發二號文件開闢低丘緩坡的政策,在貴陽和龍里之間建設一個國際生態新城、建設工業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