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出身農民家庭 鍛煉刻苦精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明傑(左)指自己當學生時十分專心。圖為他與導師在畢業禮上合照。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張明傑出身寧波農民家庭,1988年取得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理學士後,曾於內地從事研究數月,之後獲獎學金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深造,直接修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到1993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到加拿大國家癌症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1995來到香港科大任教至今。

 安坐有冷氣的辦公室,張明傑回望自己的成長經歷,不忘飲水思源:「我很感謝農民的經歷,因為它給了我刻苦的性格。以後無論遇上甚麼,我都能吃苦,因為所有苦,都不及當農民辛苦。」想起務農日曬雨淋的生活,他形容:「小學時已經要五六點起床,幫手下田收割,全日不斷幹活,直到天黑為止。」辛苦的現實環境,刺激起他的脫貧意志,發奮讀書,「因為如果考不上大學,你就永永遠遠是農民,沒有辦法變了。」

復大修化學 穩學術基礎

 張考上縣內最好的中學,然後入讀上海復旦大學,起初他想修讀當時熱門的生命科學,但未獲學系取錄,陰錯陽差轉讀化學,「現在看來反是好事,那時生命科學新興起,發展歷史不長、欠基礎,本科生未必學到很多東西」。4年的大學生活,不但給予張明傑厚實的學術基礎,亦令他更清楚了解自己,始終最喜歡有關生命的科學研究,於是握緊口袋裡辛苦換來的25美元,毅然前往加拿大,攻讀生物化學。

留學喝咖啡 聊天學英文

 初到新地方,一切都是那麼陌生。不過,張明傑自豪地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當地生活,「因為我很早有心理準備,認為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適應別人的文化」。其中印象最深是溝通問題,「我的英語不好,於是每天走去餐廳喝咖啡,主動跟鄰座的外國人聊天,練習會話」。很多留學異地的大學生都會出外兼職賺外快,順道學習英文,他卻專心讀書,太太問他原因,「我覺得身為學生,就應做好本份,要賺錢的話將來也可以。」

謙卑贏尊重 應不恥下問

 張明傑指,自己臉皮比較厚,很樂於和外國人聊天,「我常常告訴學生和兒子,做學問一定要不恥下問,要保持謙卑」。他指出,「因為做學問,尤其現在愈來愈多跨學科研究,如果科學家每每由零開始自己鑽研,又慢又辛苦,不利研究發展;如果你表現出謙卑的態度,不但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研究時亦有助與團隊成員合作。」

 他常在教學中,提到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羅德里克.麥金農(Roderick MacKinnon)的治學態度:「他在這個領域已是世界知名,但研究時仍會虛心向人請教,包括一些是博士候選人的學生,連這麼出名的科學家都不怕難為情,我們又何須擔心?其實有信心的人,向人發問時才不會覺得害羞!」

相關新聞
平民學校出頭天 迦密兩生入牛津 (圖)
劍橋牛津重面試 文憑試要求不高
鮮魚行校長學生拍廣告「曬幸福」 (圖)
中大深研院專修中心啟用 (圖)
細說新語:新事物概念孕育「字母詞」
教學有方:如何應付小組習作(二)
副校涉漏報袍金 理大設獨立調查
張明傑轉研幹細胞 盼創新法醫腦退化 (圖)
幹細胞 (圖)
居港貢獻祖國 特別有成就感 (圖)
出身農民家庭 鍛煉刻苦精神 (圖)
嘆港不重基研 損長遠競爭力
政府投入不足 科研優勢收窄 (圖)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膠粒兵團來勢洶 港人攜手逐擊退 (圖)
模擬試題 (圖)
參考答案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