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科比利卡
人體細胞如何對外來刺激產生反應,一直是個謎,直至約30年前,科學家終於找到細胞的感應器,也就是「G蛋白偶聯受體」(GPCR)。美國科學家萊夫科維茨和科比利卡憑藉多年來對GPCR的突破性發現,昨日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指,當今近半藥物均以GPCR作標靶,可見兩人研究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現職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的萊夫科維茨表示,委員會來電時正戴著耳塞睡覺,是妻子把他叫醒。他說:「我知道他們並非打來問天氣。我原以為自己會很興奮,但我沒有,我驚呆了。」他形容GPCR是細胞的「通訊器」,負責調節人體近乎所有生理現象。
5委員輪流恭賀 以為被玩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科比利卡曾為萊夫科維茨工作,他錯過委員會第一次來電,第二次才接聽,隨即由5名委員輪流恭賀。他說:「我想他們這樣做是想增加說服力。一個人可能是捉弄你,但5個帶瑞典口音的人來說,就不會假。」科比利卡將與萊夫科維茨對分800萬瑞典克朗(約927萬港元)獎金。
委員會指出,科學界過往雖然知道腎上腺素等荷爾蒙對調節人體機能具重要作用,但一直未能解開細胞外的荷爾蒙如何影響細胞內部運作的謎團。萊夫科維茨從1968年起,在不同荷爾蒙上安裝放射性元素,憑這些「追蹤器」,最終揭露謎底原來是鑲嵌在細胞膜表面、為數不多的蛋白「接收器」。
逾千「接收器」 掌管視味嗅覺
1980年代,萊夫科維茨團隊派遣當年仍是新丁的科比利卡,尋找接收器的相關基因。這在當時的技術水平而言,猶如大海撈針,但科比利卡最終完成難題,發現身體各處存在逾1,000種類似接收器,負責感應視覺、味覺、嗅覺和荷爾蒙變化,對人體有舉足輕足的作用。團隊後來將一系列的接收器命名為GPCR。
瑞典隆德大學無機化學教授利丁說:「GPCR一直是醫學界關鍵領域,為我們提供減少藥物副作用的良器。」
化學諾獎委員會表示,目前全球臨床藥物中,有一半的運作原理建基於GPCR,包括抗敏藥及心臟病藥。兩人的研究亦有助藥企研發更精準標靶藥物,將來有望治療與中央神經系統、心臟、發炎與新陳代謝失調的疾病。據報2010年美國10大最暢銷藥物中,GPCR標靶藥就佔了6種。
細胞與外界互動 關鍵研究5奪魁
細胞與外界刺激互動的研究一向是醫學、生物及化學的關鍵領域,相關研究在今屆化學獎之前,就曾5奪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足見其重要性。當中美國科學家羅德貝爾和吉爾曼因研究與GPCR互動的G蛋白(G Protein),獲頒1994年醫學獎。 ■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諾貝爾獎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