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詞話詩說:今晚我靚唔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6]     我要評論

梁偉詩

 我喜歡衣服,嚴格來說,是時裝,今回就來一次「時裝詞話」吧。我一直認為服裝是個人精神面貌的集大成,是一種顯露「才性氣質」的基本單位和物質形式。因此,特別注意以服裝打扮為題材的歌曲,如〈黑色禮服〉「永遠咁靚」的人生觀:「步步有風 西裝筆挺 這是我堅持 時來運到 荊棘滿途 照樣盡人事」;〈俗〉的自嘲:「又要公眾認同 又想風格小眾」;〈女皇的新衣〉的選擇困難:「樂得很懶惰 如果新衣太多 一絲不掛如何」;〈西太后〉談Vivienne Westwood的「百年未見誰像你 時尚會因你顛覆倒轉 不對稱反建構 撥亂大衣牽起了新世界大戰」。當然,還有〈KELLY BAG〉和〈鞋呀鞋〉。

 看官們,你沒有猜錯,它們全都出自「時裝達人」黃偉文之手。有趣的是,最近「時裝詞話」出現生力軍、新角度──林若寧《今晚我靚唔靚》。林若寧《今晚我靚唔靚》由「香港妖男」之一的蔡一傑主唱,順理成章也是《草蜢森巴大戰軟硬Fans演唱會2012》中獻唱的新歌之一。〈今晚我靚唔靚〉在在捕捉了蔡一傑「愛靚如命」的個性,並將之魔幻化為一種在「魔鏡」前「發病」的情狀──

 「夜靜三更一到逐漸發病 慾望攝入這魔鏡 換件金色的禮服在確認 今晚我靚唔靚?弧形墨鏡 凝望壯闊的沙漠 綾羅外套 期待有某君輕薄 絲質西服每天等某某揭幕 欣賞上帝精心的傑作 私密有聲 在那絲襪裡邊偷偷窺看 衣服半解 讓我顯露我的一身精鋼 沒有別人陪我闖 尚有睡床和浴缸 我抱我到美豔套房」

 《今晚我靚唔靚》首段以主人公對鏡自照的入迷狀態談起,還以癡迷口吻、興奮心情,問鏡中人「今晚我靚唔靚」。他不斷試穿金色禮服、綾羅外套、絲質西服、試戴墨鏡,並一直想像有另一雙眼睛躲在絲襪堆後偷窺他試穿的種種瞬間。如果只是對鏡「扮靚」,那自是強烈自我意識的流露,詞中卻更進一步,大膽將服裝打扮直接連繫到對身體的慾望,主人公對「被需要」的想像。服裝就像包裝「花紙」,是吸引人發掘內蘊的驅力之一。而「精鋼」更是「上帝精心的傑作」,正如文藝復興時代,人們重新發現人體線條之美。

 《今晚我靚唔靚》的MV乾脆描述裸著上身的蔡一傑開始對鏡打扮,由畫眉、衣著亮麗到穿金戴銀上台唱歌。大概因為歌曲旋律酷肖七、八十年代日本歌曲風格,甚至大有演歌味道,蔡一傑在MV中的形象也類近於澤田研二的自信妖媚、眉梢眼角盡是風情。詞中的服裝打扮雖然為主人帶來剎那快感,然而,林若寧還是傾向於將物質(打扮)與精神(精神滿足)對舉,隱喻著酷愛打扮與心靈空虛相扣連,結果綢緞彷彿蓋掩失落,燕尾服又難免是失意的──

 「夜靜三更一到便認了命 滴汗對住這魔鏡 呆望我 上半身 下半身 來問聲 今晚我靚唔靚?纏綿熱褲 營造剎那的歡樂 長裙亂舞 綢緞裡蓋掩失落 孤單衣袖抱起失意燕尾服 修補內裡空虛的外殼 衣櫃有聲 內裡千萬套衫哭得悲壯 孤獨舞衣 夜半孤獨探戈充塞空曠 獨個夢遊明月光 直到地球明日光 哪個過客午夜拜訪?」

 孤獨探戈、獨個夢遊,表面上是自憐,骨子裡還隱隱有著自戀。認為自己值得「被拜訪」。換句話說,〈今晚我靚唔靚〉原是「打扮-自戀-自憐」的一番自白。可是,對於真正愛打扮的朋友,詞中神來之筆原是「內裡千萬套衫哭得悲壯」──

 既然每套衣服都是自己美感的延伸、都是精品,一直沒被選上「臨幸」的,恐怕也少不免在衣櫃裡哀嘆冷落的命運。的確如此,現代都市人的衫褲鞋襪都多得穿不完,自然也有很多華衣美服不見天日。

 《今晚我靚唔靚》中最要命的,還是直白地「認了命」,是是是,愛衣服其實與愛旅遊、愛買車、愛砌模型、愛種花等「嗜好」無異,同是真心地看到心頭好便雙眼發亮。用黃偉文的說法,那是人生中「細藝」的一種。不過,我猜一貫低調的林若寧大概不好此道,他對人們(尤其男士)醉心服裝的形象,彷彿都以草蜢的舞台形象為藍本──

 「一身襯到絕頂 華麗震動雷電聲」──事實上,很多講究衣著的朋友,生活也不盡然是閃爍舞台與華麗派對,不管教書做文職也可以很愛美。真的是人生中的一種「細藝」呢。

相關新聞
新聞攝影的力量何在? (圖)
視藝推薦:《一起迷失在南山的深秋》香港插畫家Leumas To首場內地個展
創作對談:《繪畫大道中》之《不打自招》(一) (圖)
歷史與空間:唐溪拒絕私謝 (圖)
遊蹤:賞不夠的趵突泉
詩情畫意:秋興詩二首
豆棚閒話:指 環 (圖)
詞話詩說:今晚我靚唔靚
百家廊:吳為山印象 (圖)
琴台客聚:日本人的釣島著作 (圖)
翠袖乾坤:哪代最幸福?
海闊天空:古城的老房子 (圖)
生活語絲:漢語保衛戰?
思旋天地:「估市」
淑梅足跡:拉姑守得雲開見月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