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錫洪 (右) 夫婦 。 于永傑 攝
在日軍的嚴密監視下,一位中國的運糞工和他的兒子幫助一位美國青年翻越圍牆逃出集中營,而這位美國青年最終成為美國駐華大使。這些情節不是荷里活大片,而是發生在樂道院集中營的真實故事。
由於時間久遠,這位中國農民張興泰和他的長子都已經作古了。據張興泰的幼子—82歲的張錫洪回憶:當時在日軍嚴密的監控下,由於他父親和哥哥在樂道院中負責清潔衛生,所以只有他們能自由出入集中營。1944年,時任輔仁大學附中教師的美國青年恆安石和英國海軍退役上尉狄蘭委託張興泰與附近的中國抗日游擊隊聯繫接洽,請其接應出逃,張興泰慨然應允。
鼻孔藏信 茅房接頭
張錫洪老人回憶:「當時我父親經常為集中營傳遞消息,每次把信藏在鼻孔裡。為幫助恆安石逃跑,他們選在茅房裡接頭。」6月9日夜裡,在日軍哨兵換崗的一瞬間,恆安石和狄蘭在抗日游擊隊接應人員的幫助下逃離了戒備森嚴的集中營。隨後他們分別給美英駐華使館寫了密信,從而使日本在濰縣設立集中營的真象曝光。
他們逃出去後,窮兇極惡的日軍展開嚴密調查。「日本人第一個就懷疑是我父親通風報信。把我父親抓起來以後但卻沒有證據,日本人覺得我哥哥是小孩比較容易說真話,就牽著狼狗押著我哥哥去找他們(恆安石、狄蘭),我父親上前去阻擋,被一個日本兵用槍托打在地上。日本人押著我哥哥在高粱地、墳地裡找了一天,但我哥哥確實不知道,什麼也沒找到。」1945年日軍投降後,恆安石、狄蘭回到濰坊尋找張興泰父子,並一起合影留念。後來隨著大陸的政治變遷,幾十年再無聯繫。1981年恆安石任美國駐華大使,1987年卸任後他曾攜夫人到濰坊尋找張興泰老人,但那時張興泰已經去世兩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