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沈孝輝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險象環生、危機四伏」這16個字概括中國生態環境現狀。他認為,中國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必須加以整治和保護的時候,而首要任務則是反腐敗。
生態危機 非危言聳聽
沈孝輝指出,生態的破壞是滅絕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而環境污染可以用經濟發展來補償,但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和相當長的時間,且如果涉及人體健康方面,仍然不可挽回甚至將影響幾代人。
沈孝輝說,總體而言,中國當前在環境整治方面的實際的情況是治理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沈孝輝認為,中國為經濟發展付出的環境代價太大,就當前的發展模式來看,資源、環境和生態實際已很難持續地承受下去,「有人說,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不是杞人憂天和危言聳聽,這是現實」。以森林生態為例,當前在中國,最珍貴的原始森林只剩下了史前的2%,很多地方都種植了人工林,「所以即便森林覆蓋率很高,但森林質量不行,旱澇災害等等仍會愈演愈烈。」
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數據,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1.5億畝,佔18億畝耕地的8.3%,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佔耕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中國處於瀕危狀態的近3千種植物中,超過6成具有藥用價值;中國669座城市有三分之二出現水資源短缺,40%以上的河流受到嚴重污染,80%的湖泊富營養化,大約3億農村居民缺乏安全飲用水……
治理環境 首要反腐敗
沈孝輝認為,對待生態環境問題,一定要按照科學規律,而不能想當然或者不去實踐和研究。可持續發展應在資源、環境和生態允許的前提下,適度發展,與大自然相協調,而不能超過大自然的承載力。
他還指出,事實上,中國環保方面的政策法規很多,也相當嚴格,但關鍵的問題是不執行,「我們不是沒有法,而是不執法,那麼再多再嚴也是白紙一張。」他認為,中國當前治理環境的首要任務是反腐敗,「環境問題實際上就是社會問題,政策法規很多,但是一些官員腐敗和學者腐敗影響了政策法規的執行,得不到執行,問題就得不到解決,老百姓就不可能滿意,這不就引發社會問題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