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余世存的《大民小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或許是為了迎合這個時代懷舊的閱讀口味,有關民國掌故趣聞的書作在坊間一直頗為流行,特別是學者陳丹青提出「民國範兒」以來,更是引發了新的「民國熱」研究和書寫高潮,赴其後塵者眾,至今方興未艾。當民國知名人物紛紛蛻變為一種文化符號時,就連曾因創作出版《非常道》、《中國男》、《老子傳》等而被人們所熟知的學者余世存也終於按捺不住,開始關注和研究民國人物,並推出了《大民小國》。其實,對於包括余世存在內的眾多學者作家來說,反思書寫民國的時政、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等,事實上是一次精神文化的「苦旅」。  ■文:潘啟雯

 陳寅恪、梁漱溟、黃侃、邵飄萍、顧維鈞、唐紹儀、陶成章、章士釗、晏陽初、王五、宋耀如、閻錫山、黎元洪、張作霖、陳光甫……在《大民小國》中,余世存對不同類型的知名的、次知名的「民國人物」所走過的不同道路進行了細緻分梳和研討,同時以漫談形式,勾勒人物肖像,探尋心靈歷程,再現了這些民國人物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字裡行間,是對書中人物傳奇經歷和人生態度的探尋,更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的重溫與回顧—在鑒往知來之間,這樣的記錄可貴而意義深遠,許多看法令人震驚、發人深省。

歷史與當下

 眾所周知,對歷史人物的解讀和評論是一件冒險的事,極易囿於時代和社會的偏見或誤判,或謬托知己。但在研究民國歷史人物時,余世存卻往往試圖找出這些歷史人物與當下現實的聯繫。譬如,從「民國首任總理」到一縣縣長,唐紹儀都做得有聲有色。在縣長任上,唐紹儀甚至一除舊時奢華習氣,比較注意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門陋習,並微服察訪,及時解決百姓實際問題,因此有「布衣縣長」之稱。但唐紹儀沒想到的是中國官場的不斷惡化,1934年10月,粵系軍閥代表陳濟棠通過親信在中山唆使縣兵以索餉為名發動嘩變,包圍了他的寓所,他被迫去職,最後死於非命……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幾次用唐紹儀「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的例子,來教育幹部「能上能下、安居其位」。同樣是1950年代,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出版回憶錄,其中多次提到好友唐紹儀,對他的評價是:「為人正直,有才幹,對中國的未來懷有遠大的抱負。」可見,唐紹儀雖然死於非命,但他的人格意義仍有待今人挖掘。

數風流人物

 與唐紹儀或輝煌或凋落的跌宕人生相比,閻錫山、邵飄萍、張作霖等幾位也是令人歎謂的民國風雲人物。

 回溯那個年代,政治、軍事、文教人才如恆河之沙數不勝數,但隳敗消亡亦如此之迅速,可知經濟問題方是貫穿整個民國歷史的關鍵因素。這或許是余世存在《大民小國》中把閻錫山推崇為是「未被大陸中國人認知的『先知先行者』」的根源。按照作者的分析,在民國一眾赳赳武夫中,閻錫山出人意料地對工業建設、貨幣政策、財稅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運行規律有了深入而切實的把握。在他幾近40年的全盤掌控下,山西這樣一個無論地理方位和資源稟賦都無明顯優勢的內陸省份,在整個民國時代的滿目瘡痍之中仍然保持了相對的富庶和平靜,可謂是全盤失敗的民國經濟財政史上一抹微弱的亮色。「作為山西的『模範督軍』,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儘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1100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這些溢美之詞出自美國《時代》雜誌,也從側面證實了閻錫山在經濟建設領域的實績為外界所公認。

 當下人們紀念邵飄萍,主要因著他的烈士身份和悲劇命運,即使新聞從業者向邵飄萍學習,也僅讚許他搶新聞的本領,稱道他「反專制、反蒙昧、敢嘲笑軍閥」的勇氣,讚美他的戰鬥姿態和犧牲精神。後人總是說,邵飄萍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楷模。但在余世存看來,邵飄萍在新聞史上的位置被「虛化」了—他的新聞追求恰如其名,可東可西,亦正亦負。正面評價,是戰士,是理想主義,是「自由主義者」;負面評價,可能就是生事者,是不擇手段的「新聞至上主義者」。

 在一般人心中,張作霖是一個傳奇,是亂世成功者的典範和楷模。他做過「土匪」、「馬賊」,一生「有奶便是娘」,投靠俄國、日本,效忠清朝、袁世凱、北洋政府,踩著無數人的屍骨向上爬,對長官、革命黨人、軍閥能拉則拉、能打則打,最後貴為陸海兩軍大元帥,官拜北洋政府元首,因為不願再向日本屈服,而終被日本人炸死。但余世存卻說張作霖「不僅比一般軍閥多一些東西,也比喝過洋墨水的、有現代感的成功人士們多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在作者看來,就是對中華文明揭示的人生之道的尊重——這種人生之道,表現在內心是敬畏,表現在言行上是江湖忠義,是規矩。即使張作霖的人生目標是權力之巔,所謀者大,他那種不畏嘗試、冒險、挑戰自我,永不知足地追求人世間更高境界的勁頭,也是中國人中極為少有的。

還原歷史細節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對余世存來說,追尋大變局時代裡一代中國人的遺蹤,所要做的就是還原那些歷史細節,那些曾被「掩埋在地底的聲音笑貌」,交付讀者風貌各異的原生態的「故人」。如果《非常道》等捍衛歷史正義有「鑿空」之功,時至今日,其《大民小國》對歷史人物的解讀更像是在傳播常識。比如學人對陳寅恪、梁漱溟等人敬而遠之,好像今日中國無其土壤。但在作者那裡,卻能讓人們聯想起顧則徐、梁衛星、毛喻原等文化麥田裡的守望者。比如邵飄萍,一般人只記得他的「勇氣」和「膽識」,此書則讓人聯想起當下知名新聞人士的擔當和堅守,如程益中、王克勤等,而這些人所做的要比邵飄萍健康、理性得多。因此,近代史絕非今天一些人所以為的那樣,是精彩絕倫、高不可攀的時代,只要回歸平易健康,我們就能理解更多的「陳寅恪們」、「陳光甫們」、「閻錫山們」……並為他們的存在發出「一聲歎息」。

相關新聞
余世存的《大民小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12-11-19) (圖)
書評:記憶暫時收藏 (2012-11-19) (圖)
書介:CEO西服學——中國男士的必修課 (2012-11-19) (圖)
書介: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 (2012-11-19) (圖)
書介:楊善深的藝術世界 (2012-11-19) (圖)
書介:福爾摩斯先生收II:莫里亞提的來信 (2012-11-19) (圖)
書介:雪中第六感 (2012-11-19) (圖)
徵稿啟事 (2012-11-19)
詹正德:開獨立書店這回事 (2012-11-13) (圖)
N城記:萊比錫/北京.水槽裡的女性主義 (2012-11-13)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紐約客》12/11: (2012-11-13)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09/11: (2012-11-13)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網絡版)08/11: (2012-11-13)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電子版)10/11: (2012-11-13) (圖)
英國女作家的都鐸王朝 (2012-11-07) (圖)
關於布克獎 (2012-11-07) (圖)
克倫威爾和亨利八世 (2012-11-07) (圖)
N城記:北京/上海:富豪的《新論語》 (2012-11-07) (圖)
要刊書事 (2012-11-07) (圖)
哈金《落地》生存,與失落與悲涼抗衡 (2012-1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