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抗震救災 身先士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劉奇葆在閱讀香港文匯報。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冬 攝

 5.12地震發生後半小時,劉奇葆就趕赴震中,並長時間輾轉於汶川、北川、青川等極重災區。那段時間,全國的電視觀眾幾乎天天看見劉奇葆穿著一件警用作訓服和一雙黑色運動鞋,雙眼通紅,面容憔悴,風塵僕僕地奔走在災區。對於失去親人和家園的受災群眾來說,全省最高官員的出現,就是鼓舞和信心。

 「重任尚在肩上,壯士不可卸甲;山崩地裂如此,辛苦不在話下。」這幾句話是劉奇葆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個月左右,在一個部門的匯報材料上批下的,既是對部下的勉勵,也是對自己的要求。

 四川抗震救災,兩個特點給人印象深刻:一是難上難,二是快又好。劉奇葆從實際出發解決問題的膽識和魄力是救災有力有效的重要因素。

安置災民 創四沒有奇跡

 救災之初,部分專家學者指出地震災區已不適合人居,建議大規模移民。但受災群眾數量如此之巨,往哪裡移?這個問題久拖不決,群眾安置、災後重建也就無從談起。劉奇葆當機立斷,冷靜決策,提出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方針。受災群眾回到故土,就可以清理廢墟、重建家園,整個災區就安定下來。

 當時,四川災區有540多萬戶群眾無家可歸,最初計劃全部以帳篷和板房進行過渡安置。但全國帳篷和板房生產廠家開足馬力,也要6至7個月才能滿足需求,而群眾長期擠在臨時安置點,心理情緒、衛生防疫、社會穩定各方面都會問題。

 劉奇葆經過調研,研究出台政策,決定每戶補助2,000元,鼓勵受災群眾自搭自建過渡房,盡快恢復家庭生活。一度被動等待國家安置的群眾,積極性被空前調動起來,僅用3個月時間,220多萬戶防寒保暖的簡易住房就遍佈災區,再加上帳篷和板房,在入冬前,使540萬戶受災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為災後重建贏得了時間和主動。

 四川一民主黨派的負責人為四川抗震救災總結了「四個沒有」:沒有發生饑荒,沒有出現流民,沒有爆發疫情,沒有引起社會動盪,創造了人類抗災救災史上的奇跡。但救災還只是第一步,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才是更重更難的任務。

相關新聞
習近平:物必先腐 而後蟲生 (圖)
專家解讀:制度反腐需嚴格落實
劉雲山:「倍增」需年增7% (圖)
王岐山:三個「大力」反腐倡廉
孟建柱趙樂際分管政法委中組部
孟建柱簡歷 (圖)
趙樂際簡歷 (圖)
華春瑩首主持記者會 機敏坦誠獲肯定 (圖)
溫家寶:中國東盟有能力處理領土爭端 (圖)
中韓狠斥日右翼勢力抬頭 (圖)
特稿:十年總理生涯 溫總贏國際友誼 (圖)
中方提五點擴與印合作 (圖)
溫總晤李明博 冀重啟六方會談
菲聲稱續在國際爭領土主權 (圖)
中國東盟貿易10年增5倍
中央政治局委員系列專題 (圖)
劉奇葆:從封疆大吏到中央領導 (圖)
抗震救災 身先士卒 (圖)
嚴厲吏治 抵制歪風 (圖)
重建映秀 傾注心血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