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王蒙 文學獎對於文學的意義有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蒙與學子們合影。

 莫言作為首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中國文學界引以為傲,著名作家、中國文化部前部長王蒙對此也不吝讚美之詞。他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確是件好事,說明中國當代文學成就獲得世界關注與認同。同時他也強調,「各種大獎搞得好,不如文學本身好」,作家的生命還是作品。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廣珍

悲情造就諾貝爾文學情結

 王蒙近日應邀來到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以下簡稱UIC),帶來以「莫言獲獎的案例分析」為主題的講座。即使年逾古稀,站在講台上的王蒙,仍脫稿講了近兩個小時;思路清晰,時而說笑、哼歌,給學子們帶來一次生動的文化享受。

 近年來,外界對中國作家的譴責主要集中在:「為什麼你們沒有現在的魯迅,為什麼沒有中國作家得諾貝爾文學獎」。王蒙稱這是「弱者的心態」。他說,中國在近代史從以往唯我獨尊的時代,一下淪落到備受帝國主義侵略的處境,這個對中國人打擊太深。可以說,中外關係的不幸歷史與悲情記憶形成了諾貝爾文學獎情結,既希望得到,又警惕其異己用心。

大獎賽辦得好不如文學本身好

 王蒙稱,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文學獎對於文學的意義是有限的,還是要重視文學本身。「莫言獲獎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包括我自己。我覺得我出了一口氣,以往老有人追著我問『怎麼沒有中國人得諾貝爾文學獎』,現在有一個人得了,雖然不是我得了這個獎,但是我的朋友,我可以share這個獎的榮譽,心裡高興。」

 眾所周知,諾貝爾文學獎在文學界中最具影響力,而且獎金頗豐。王蒙坦言,寂寞的作家也是俗人,渴望追求榮譽、金錢,以至社會各方面的認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非常高興。如果我獲得了,我也非常高興,但是沒獲得,我現在也並不因為沒獲獎而不高興,否則那不是太划不來了嗎?獎是不那麼重要的,套用一句廣告語,『各種大獎搞得好,不如文學本身好』。如果文學本身不好,光靠得大獎有什麼用呢?那只會超支或者預支這個獎的東西。」

 王蒙強調,諾貝爾文學獎雖是一個很有聲望的獎,但不是文學本身,因為獎不能直接介入作家的想像、激情、修辭與構思,更多的是一個文學推手,起到了傳播與推介的作用。「比如我有一個朋友的作品出版了7年,只賣了幾十本 ,但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3個月就賣了50本,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品牌,是一個推手,起到巨大的傳播作用,不是文學本身。」此外,很多獎是和權力、政府結合起來的。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例外,既有有理想主義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是社會的、世俗的一個獎,不可能與政治無關。

 其實,西方對諾貝爾獎,沒有像中國這麼重視,沒有那麼多議論,看得比較淡,最多就是在宣佈的當天晚上報道一下。王蒙表示,從長遠看,從真正的文學史上看,文學獎對於文學的意義有限。古今中外,屈原、曹雪芹、托爾斯泰、巴爾扎克……誰得過什麼大獎?即使得過也早被歷史所遺忘或者忽略。

莫言獲獎憑作品說話

 此前對於莫言為何能獲獎,有多種說法。王蒙表示,促成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因素有很多,但作品是最主要的。莫言是中國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國內外的影響很大,包括日本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對莫言都有很高的評價。在同時代的作家中,莫言的作品被翻譯成外文版本的數量最多。有人認為莫言獲獎是翻譯的結果,王蒙認為,這個說法有點勉強,翻譯當然要好,但完全歸功於翻譯就太勉強,「葛漢文為什麼要翻譯莫言的作品,而不翻譯『言莫』的呢,首先就是因為莫言的作品打動了他,使葛漢文願意花大功夫來翻譯莫言的作品」。

 有一些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發給個人的,不是發給中國文學家的。王蒙表示,這話聽起來似是而非,表面聽起來很好,但任何人的個人和他的時代、語境、人文環境是分不開的。與莫言同時代的還有一大批作家,例如王安憶、張承志、張煒、鐵凝、余華、遲子建……,正是一批人的寫作引起各個方面的注意。儘管獲獎是非常個人的事情,但他和他的環境、社會氛圍,都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莫言的獲獎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文學已死純屬噱頭

 年少時,王蒙出於喜歡文學,後來捲入歷史的潮流,感覺很多美好的東西不寫下來就一去不復返,於是開始動筆,逐漸走上了文學之路。王蒙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要用多媒體、音像錄影等代替文學,文學更深、更有想像,文字符號更能介入人們的思維。

 對於網絡衝擊導致文學已死的說法,王蒙幽默地說:「這是故作驚悚的言辭,我王蒙都還沒死呢,還有大批的作家在,文學怎麼會死,有語言在,文學就不會死,文學在母親那裡(母親會給小孩講故事),即使母親不在了,菲傭也還在,會把文學傳承下去。有愛情在,文學也不會死,哪個男孩在追女孩的時候不寫些漂亮的信呀,少不了要引用徐志摩的詩,完全不懂文學的人,不配有愛情。」

 在網絡時代,90後接觸的文學大多是穿越文學、影視文學、網絡文學,很多人想讀文學經典卻讀不進去。王蒙表示,網絡時代的到來,淺閱讀代替了深閱讀,瀏覽造成了精神危機,人們無法拒絕便捷獲取信息的工具,但至少在大學裡,我們要提倡專注的閱讀,要親自校正、求證閱讀時看到的一些東西是否全面,寧可少知道一些八卦,也要集中一生的精力研究那麼一兩個問題,一兩個人。

 此外,現場有同學請他從文學的角度談談愛情。王蒙以魯迅筆下的阿Q與吳媽的故事為例,笑稱:「沒有文學的愛情就是性騷擾」,並且呼籲女生,不讀文學的男生不能要。其幽默風趣,引起了在座陣陣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相關新聞
王蒙 文學獎對於文學的意義有限 (2012-11-26) (圖)
書評:圖書館的陰性意象 (2012-11-26) (圖)
書介:快思慢想(軟皮精裝版) (2012-11-26) (圖)
書介:The Little Black Jacket: Chanel's Classic Revisted (2012-11-26) (圖)
書介:我是盧廣仲耶:100種熱血生活週記 (2012-11-26) (圖)
書介:闖關東的愛爾蘭人—一位傳教士在亂世中國的生涯 (2012-11-26) (圖)
書介:噪反Ⅱ:問與答 (2012-11-26) (圖)
徵稿啟事 (2012-11-26)
管謨賢:莫言創作背後的苦難 (2012-11-21) (圖)
N城記:北京/萊比錫.時代巨變中的無言痛楚 (2012-11-21)
要刊書事:The Newsweek《新聞周刊》12/12: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09/11: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網絡版)08/11: (2012-11-21)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電子版)10/11: (2012-11-21) (圖)
余世存的《大民小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12-11-19) (圖)
書評:記憶暫時收藏 (2012-11-19) (圖)
書介:CEO西服學——中國男士的必修課 (2012-11-19) (圖)
書介: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 (2012-11-19) (圖)
書介:楊善深的藝術世界 (2012-11-19) (圖)
書介:福爾摩斯先生收II:莫里亞提的來信 (2012-11-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