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畫家在紙上、油布上作畫信手拈來、游刃有餘,你能想像當紙或者油布換成光滑的瓷器,水墨油彩變成釉料,平面轉化成立體,依舊在其上繪染乾坤嗎?我說的正是瓷畫(Porcelian painting)。不要以為瓷畫是景德鎮的青花瓷,或是康乾年間的粉彩斗彩畫片貼落,走進「2012香港國際瓷畫文化藝術節」的展覽廳,你就會發現,瓷畫,原來是將東西方不同藝術表現語言鋪陳在「CHINA」之上,再經中國傳統瓷器燒製技術熔鑄一爐的繽紛落英。
瓷畫,多元的很現代。
裕華國貨與香港瓷畫會合辦的「2012香港國際瓷畫文化藝術節」匯集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瓷畫家及工藝大師的300多件瓷畫精品,將這項「脆弱」的藝術再次帶到我們面前。
文:張夢薇 圖片:張夢薇 攝 部分由裕華國貨有限公司提供
此次「2012香港國際瓷畫文化藝術節」將來自葡、法、瑞、中、德、挪、美、澳、紐、泰、日和香港等知名瓷畫藝術家的瓷畫作品一氣公佈,觀後最讓人驚訝的是,瓷片,打破了紙質、布質載體的局限,它作為世界的中國符號,在不同國籍畫家的手中可以將各種文化語境下的繪畫氣質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瓷畫」=「瓷」+「畫」
「香港國際瓷畫文化藝術節」在兩年前就到訪過香港,作為此項展覽的主要組織者,裕華國貨掌舵人余鵬春的夫人徐菊霞(Ida)女士說「現在香港了解這項藝術的人不多,瓷畫在香港算是新鮮的藝術項目。」瓷畫(Porclain Painting)技術源自中國,於十六世紀末正式傳入歐洲,一直以來,西方稱之為(China Painting),而如今,這個源於中國反而在外國盛行。
藝術轉換載體最大難點在於技術,但技術可以傳承,而藝術是靠先天和後天合成的,具備藝術真功夫,才能在載體轉換後作品同樣有豐富內涵。Ida說畫家運用不同的技法和工具進行瓷畫創作,實際上是一項永不能盡的探索。
「在瓷器上作畫和在紙面上作畫完全不同,瓷器是滑的,在繪畫中要注重繪畫的連續性和立體表現,讓畫中形態有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Ida十年前來到香港,便開始了瓷畫的創作,在畫紙、畫布上畫畫,待顏料乾透,畫作便完成,但瓷畫卻不然,要使用特製的釉上彩,上色後先以約八百度高溫燒約三、四小時,再降溫約十至十二小時後才可取,她說曾有畫作甚至是上窯9次,「每次都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所以將繪畫藝術與燒製技術相結合的創作過程便賦予了瓷畫獨特的吸引力。」
印尼籍的Ida的創作將西方色彩性質的視覺表現特質融入到東方的審美視角中,每一幅作品似乎都帶著一種情緒,敏感又溫柔。走進她家中的畫室,無論是花鳥動物抑或是人物,好像都在用一種炙熱的眼神望向你,述說著誘惑還是深沉。「在香港很多人以為,瓷器上畫畫很難學,有時又會因為需要燒窯,才能創作,所以不敢觸碰」。Ida陳置在家中的燒窯是一台電子爐,她說目前市面上的電窯,豐儉由人,由千多元至過萬元不等,用法像微波爐一樣,數字設置就好,十分易操控。「有經驗的學生更可以在著色之外,再加上多種不同的技巧,例如:加上閃石、金片、立體雕花等,集於同一幅作品之內,效果就更豐富、更突出。」
藏界新興板塊
如果說拍賣價格紀錄是收藏市場的唯一風向標,那麼縱觀中國市場,瓷畫不能不說是一個正在升溫的另類板塊。回顧北京榮寶推出的「中國書畫一暨畫家瓷畫」專場,其中30件畫家瓷畫成交28件,成交總額達350餘萬元。據統計,在近段時間名人瓷畫拍賣中,拍品成交率高達70%以上,名家作品的成交價全部高於估價。
談及名家瓷畫為何會成為收藏市場的另類熱點藏品時,業內人士指出,瓷畫的藝術價值較高且價格偏低,而因為是新興板塊,價格泡沫少、升值空間較大,也是名家瓷畫受市場追捧的原因之一。與當代書畫發展歷程不同,當代書畫在市場炒作下天價作品頻頻亮相,當代陶藝單價一般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對初中級收藏者而言風險較小,可以作為初步試水的藏品。
當代名家瓷畫在中國市場上基本上由作者自己定價,而非市場定價。大多數陶藝家會依據市場接受能力,把自己的作品價格每年提高20%-50%。從這個角度說,名家瓷畫市場潛力不小,可謂收藏界的潛力股。再者,名家瓷畫贗品少,作者一般健在或去世不久,可以多渠道考證其真實性,探究作品的藝術價值,這也是當前初中級藏家青睞名家瓷畫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