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珠山八友王步作品 《青花花鳥碟》
清咸豐時期,供職於御窯廠的一批新安畫派大師,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為領軍人物,首反宮廷用瓷純工藝品的制式,衝破清規戒律,以瓷代紙,將中國畫入瓷,成功地將瓷藝與畫藝相結合,開啟「淺絳」文人派彩瓷之先河。「淺絳彩」瓷畫,追求筆墨情趣,瓷品具詩、書、畫、印為一體。作者是文化素養較高的文人,作品充分展現繪畫者的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整體貫穿著濃濃的「書卷氣」,淺絳彩瓷名家之作,大多為當時士大夫階層欣賞收藏,形成一股「貴戚權門的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的社會風尚,成就斐然。
民國初年,浙派畫家汪曉棠,江西畫家潘匋寧、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等彩瓷名家接過前輩的接力棒,以「新粉彩」的形式,將文人派彩瓷發揚光大,瓷畫作品在世界國際博覽會屢得一等金獎。1928年秋月,王琦、徐仲南、鄧碧珊、何許人、汪野亭、畢伯濤、王大凡、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結社瓷壇,形成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藝術流派-「珠山八友」。
如何辨認「珠山八友」
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
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與偽作,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十位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胡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看瓷器的製作工藝與瓷畫原料。瓷器的製作工藝是有很強的時代特徵。民國時期的瓷胎較堅致,器物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面比較肥潤,表面光澤溫和,而新仿的瓷器因圖厚利,不免處處偷工省料,胎體比較輕薄,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這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繪瓷原料令仿者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艷、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艷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