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合唱團獻唱美妙歌曲。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解玲、王曉雪、沈清麗)是次環保成就獎大型評選,產生14類環保傑出成就獎項,由28個機構或個人奪得,出席嘉賓及獲獎機構代表皆對環保之路有自己的心得。
鄭永青:10年栽樹30萬株
是次唯一一項「綠色中國.傑出綠色環保領軍人物獎」由蘭州星河生態文化旅遊景區董事長鄭永青獲得。他是靠堅韌書寫綠色的傳奇,用10年時間改造原本光禿禿的千畝荒山,栽種30萬棵樹,為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築起一道綠色屏障。他目光堅定地說,環保決定著人們的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十八大亦提出「美麗中國」,一切經濟成果和生活質素的基礎都取決於環保。「想推廣環保、建立人們的環保意識,就需要大家都能思考如何回饋大自然而不是單純的索取,生態才能得以平衡!」
陳國華:培養創新環保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陳國華教授表示,中國經濟30年來的迅速發展有目共睹,但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非常嚴重。環境保護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全社會公認的生活方式,中國需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表示,目前仍存因企業謀求最大利益導致環保問題出現的情況,中國正在不斷理順各方面關係,加強監管,以保障社會健康發展。陳國華強調,作為大學,能做的一方面是培養環保方面的人才,將來為社會建設服務,同時創造一些新的技術,為國家的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繩澤信:爭創一流環保企業
北京市朝陽區高安屯衛生埋填廠此次獲頒「綠色中國.傑出環保企業獎」,廠長繩澤信表示,非常感謝文匯報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環保產業的支持,環保事業是符合當前國家發展趨勢的,特別是在「十八大」中也列為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這是環保項目的發展方向。談及企業的發展之路,繩澤信感慨頗多,他說,企業的發展道路是漫長的,因為基礎較差,但能夠發展到現在,也說明中國的國力在增強,民眾的文化素質在提高,企業希望能創造北京市乃至全國一流的環保企業,作為典範帶動全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井文涌:兩地共治區域生態
清華大學教授井文涌表示,「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專門用了一個篇幅講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提到要建設「美麗中國」的長遠目標,環境保護就顯得更為重要。此外,報告中不單純提出解決污染問題,環境保護應包括三個內容,一個是污染的治理,一個是生態的建設和保護,還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談及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時,他指出,香港的環境保護一直做得很好,並且與內地聯繫很緊密,特別是要解決珠江三角洲的環境問題,香港與內地應當聯合起來共同解決。
鄭靜芬:投資環保收益更大
頤傑鴻泰獅子湖國際旅遊度假區榮獲「傑出綠色休閑度假區獎」,集團總裁鄭靜芬恬然笑稱,很榮幸獲此殊榮。她認為絕不是做環保就會吃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會更希望尋求高質量、高品位、有生命力的產品,環保的投入令產品更有口碑、更有生命力、更有市場,投入與收益始終可以平衡,只有環保做的越多,企業的收益越大,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何卓惠:綠色銀行服務農村
明年將迎來80周年的恒生銀行獲得「傑出綠色銀行獎」,企業責任主管何卓惠謙和地表示,榮幸獲得該獎項。銀行於2007年開始贊助雲南偏遠地區興建沼氣設施,通過「一池三改」,即在村民家中加建沼氣池,改建衛生間、豬欄、廚房,利用人和豬的糞便在池中製造沼氣作為穩定能源,用以供應家中的煮食及照明,該計劃至今已令超過2,200戶、9,000多當地村民受惠,亦令當地每年可減少砍伐37噸柴,保護當地自然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