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鐵夫親歷香港回歸、見證香港平穩過渡,深深體會到「香港是本難讀的書」。黃偉邦 攝
——44載公職生涯港佔半 誓為港人盡綿力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治祖) 「一國兩制、盡我本份!」這不僅是中聯辦社會工作部部長張鐵夫的競選口號,也是他在港工作22年來的真實寫照。首踏「選舉擂台」、競逐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張鐵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自1991年起參與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親歷香港回歸、見證香港平穩過渡,深深體會到「香港是本難讀的書」,其中經歷風雨取得的成就更是得來不易。
15年前的7月1日,香港在全球目光匯聚下回歸祖國。張鐵夫說,當年有幸見證解放軍駐港以至中英交接的歷史性時刻,激動得不禁流下男兒淚:「香港回歸祖國真是得來不易,多年來經歷中英談判、三違反政改方案、失去直通車、臨時立法會等,最終圓了150年的回歸夢,我經常都講:44年公職生涯,在香港22年時刻特別珍貴、特別值得回憶!」
熟兩地差異 做好3工作
在44年的公職生涯中,張鐵夫先後在內地政府部門及中聯辦工作,深諳內地及香港事務,了解雙方社會文化差異。因此,期望通過參選全國人代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廣泛聯繫社會各界,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聆聽市民意見訴求,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及渠道,向中央政府及內地有關部門反映;二、更好發揮橋樑作用,全面促進香港與內地間交流合作,促進相互了解建立互信;三、充分發揮熟悉內地事務優勢,切實維護港人的合法權益。
被問到香港「這本書」是否難懂?他坦言:「這本書確實好難讀!雖然我在香港工作生活了廿多年,鑽研學習多年,仍然處於學習階段,對好多事仍然感到好新鮮。畢竟,內地是社會主義、香港屬資本主義,兩地的體制完全不同,在香港工作絕對不可以套內地的工作方法及思維觀念,因此香港只會有『中環治港』,何來『西環治港』?我期望透過人大代表繼續學習香港『這本書』,為港人盡本分、盡綿力!」
今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選情熾烈,張鐵夫自「拍板」決定參選以來,連月來一直親力親為、馬不停蹄,做好「選舉工程」。為了精益求精,他的競選單張設計由內容、字體、相片等都經過連番改動,最終要歷經14稿才大功告成;他又透露,競選口號是經過慎密考慮後設計出來的。
他又說,自出任社會工作部部長以來,他一直採取「團結實幹、服務社會」的「部風」,初時參選人代都想繼續沿用「團結實幹、服務社會」作為競選口號,但考慮到口號局限於社工部的層面,最後決定以「一國兩制、盡我本份」的使命作為競選口號,「『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嶄新實踐,多年來更是邊學習《基本法》邊不斷總結;盡我本份則是我的座右銘」。
「從無想過做票王」 續努力拉票
踏入選舉大直路,張鐵夫坦言,香港選民非常成熟,在大家「自行配票」情況下,自己仍然有落馬危機,為此他一直抱著危機感投入競選工程:「我從來無想過做票王,在剩餘幾日的最後倒數階段,我會繼續努力拉票爭勝!」他並趁機感謝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聯辦主任助理王如登的全方位指點提醒,和已退休的中聯辦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黃清芳、宣傳文體部副部長陳亞瓊、九龍工作部副部長余汝文、港島工作部副部長陳幟彬的幫助,讓他的選舉工程更加順利順暢。
主動了解香港各界訴求
張鐵夫表示,晉身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自己就是全港市民的代表,故服務範圍會較目前更廣泛,希望當選後可更好反映港人對國家事務意見、全力協助港人解決涉及內地問題、增進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尤其是推動社會福利交流等方面:「我有責任更加主動進一步了解香港各界的訴求,多聽其他界別對國家建設、對香港繁榮穩定的意見,多向國家建言獻策,並更加積極解決港人在內地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