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亞洲地區消費者及企業對經濟前景樂觀,加上息口處於歷史低位,帶動該區借貸活動近年明顯增加,過去2年增幅尤其驚人。政府愈來愈傾向以寬鬆貨幣政策下的強勁信貸增長,抵銷疲弱出口,令信貸風險增加,可能在2至3年內爆發亞洲債務危機。
亞洲區銀行放貸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在本世紀初跌至約80%,其後持續上升。至今年6月,比率升至104%,遠高於2007年12月的82%。歐元區借貸比率同期僅從123%小幅增至131%,美國更從63%降至62%。
內地比率達120% 港狂飆至275%
中國內地借貸比率從2007年底的100%,升至今年在6月的120%;香港及新加坡分別升至275%及137%,近5年間飆升92和50個百分點。分析指,香港及新加坡的國際放貸額非常龐大,令受樓價上升推動的借貸比率更高。
滙控經濟研究部亞太區聯席主管范力民警告,亞洲正步入大型債務周期,有跡象顯示債務泡沫正在形成。他補充,假如亞洲地區信貸繼續以現時速度增長,2至3年內必「爆煲」。
世界銀行在10月警告,信貸急增的亞洲經濟體應提高警覺,並採取措施防止熱錢再度來襲,以免經濟過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若借貸比率每年增加逾5%,同時股票價格上升逾15%,則未來2年爆發危機的機會將達20%。■《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