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天水圍學校賽馬會毅智書院學生,親自製作有陳新滋頭象的剪紙藝術畫,送給陳新滋表達感謝之情。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陳新滋:匯世界學者推教研 整理數千年重要經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諸子百家思想和經典著作,均是中華文化精粹。不過在當代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卻對中華文化精粹了解不深。浸會大學致力推動「全人教育」,道德培養為其中重要任務。校長陳新滋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該校本月將成立香港首所「國學院」,作為推動中華文化基地。計劃預計需以10年完成,以匯集世界各地學者進行國學教研工作,期望3年後建成國學院獨立院址。他表示,國學院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希望整理中國歷經數千年的重要經典,化繁為簡,以現代語言結集成書,甚至成為一本「中華聖經」;如此既能有效傳承和教育下一代,亦可將之推廣。
去年國民教育風波沸沸揚揚,引起不少人對中華文化及身份認同的反思。陳新滋指,中國文化由傳統經學到今天一路推演變化,除了可作為學術討論外,當中的思想、道德價值,對年輕人來說,也是最好的國民教育,「下一代要有獨立思考,而這獨立思考需要基於知識背景。中國文化教育愈深厚,便愈可培育下一代思考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增道德思想 助社會安定
不過他直言,不單是香港,整體中國人社會對傳統經典認識和了解不足,反映當代部分人對道德價值的忽視。他認為,若能有效傳承演繹傳統道德思想,對解決社會問題有莫大價值,「很多不必要的害人或犯罪行為,如地溝油、三鹿奶粉等事件,若大家道德水平提高,想也不會想」。
集文化精粹 編成一本書
陳新滋指,除了主流儒家思想外,中國文化也有各式思想經典持續發展;但鑑於歷來經典數量繁多,且古文艱深難明,對現代人來說過於深奧,很多人未必能全部閱覽和懂得解讀。他表示,近年中國出土文物,如竹簡和帛,有助研究古時經典闕失的資料,提高經文準確性。透過學者專家的研究,把經典現代化,「此其時也」。浸大成立「國學院」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重整歷來經典,把中國文化精華傳承下一代。他舉例指,如能把文化精粹編成一本簡單易明的書,儼如西方的《聖經》,並翻譯成現代中文及不同語言,便可望於年輕一代以至全球各國推廣閱覽。
3年後設獨立院址 10年上軌道
要把數千年中國文化精華結集成書,工程浩大。陳新滋稱,有關工作仍處於構思階段,需集思廣益;但新設的國學院,會先從學術研究及研究生課程入手。以大學現時學者開始,匯集各地專家人手,稍後國學院開幕禮和研討會將邀請歐美、澳洲和內地學者到港商討。初步計劃,3年後覓地建設獨立院址基地,整項發展預算10年內上軌道。
陳新滋又透露,「國學院」項目已獲國寶級大師饒宗頤積極支持,更形容其角色「遠比顧問重要」,詳情會稍後公布。他期望進一步招攬世界各地專家參與,對能爭取社會人士捐款支持感到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