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
譯者:許可欣
出版:廣場出版(2012年5月)
定價:新台幣450元
讀威廉.麥克尼爾的《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使人想起以前讀過阿銳基在《漫長的二十世紀》裡探討熱那亞、荷蘭、英國等幾個鉅額融資霸權的更迭;或者使人想起保羅.肯尼迪探討強權更迭的《強權興衰史》。這樣一種跨國或地域性的整體歷史書寫令那些對世界霸權史感興趣的讀者神往,而年鑑學派的影響亦令這些史家更多著眼於那些造就霸權的經濟生產、運輸作業、行政制度模式。以這些因素來了解威尼斯的海濱地緣優勢,從而解釋她如何能拓展海上強權建立龐大貿易網、眾多海外殖民地和健全的議會及節制的軍隊精神,都是最恰當不過的。
威尼斯起源於羅馬帝國末年為逃避匈奴人入侵而在亞德里亞海濱瀉湖地區聚居的難民,她由於壟斷拜占庭貿易而強盛起來,後來甚至在勒本多海戰與西班牙戰艦戰勝鄂圖曼的強大海軍,雖然她的海外帝國最終被鄂圖曼帝國擊敗,最後被拿破崙宣佈滅亡,卻一直主宰東地中海的海權和貿易權有七百多年之久。她曾面臨熱那亞寡頭商賈與西班牙聯盟的威脅,也面對米蘭等國家從陸上來的挑戰,在文學藝術上的發展也許不及佛羅倫薩,威尼斯卻一直保持海上商業及軍事優勢,又能保持政治清明及璀璨的文化發展,不能不說是奇蹟。
這個奇蹟尤其迷人之處在於其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氛圍。作者並不直接刻劃出威尼斯這座城市,而是從側面描寫東歐、南歐在她影響下的面貌,並且詳細展現威尼斯霸權中期地中海世界的國際社會。正是在這約莫相當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歲月,威尼斯的建築及藝術正開始影響阿爾卑斯山以北,遠及俄羅斯。她吸收了愛琴海、南斯拉夫及哥德式藝術風格,雖未像佛羅倫薩般產生達文西、拉斐爾、米開蘭基羅等藝術家,卻也出現了像喬爾喬涅和提香的大師,而且這裡的藝術品市場亦欣欣向榮。從萊茵河地區傳到威尼斯的活字印刷術,加上拜占庭滅亡後希臘學者將古典哲學帶進意大利半島的流風,令威尼斯成為古希臘羅馬經典作品的傳播者。威尼斯對於文藝創作及學術研究實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擁有如此驕人的文化,無怪乎詩人華滋華斯驚聞拿破崙宣佈威尼斯歸奧地利統治之時,不禁賦詩一首以哀悼威尼斯共和國之滅亡。可是我們哀嘆威尼斯命運不濟時,麥克尼爾其實希望我們注意那讓威尼斯崛起、亦同樣令她衰落的原因。據作者在第一章說,威尼斯能夠崛起於十二世紀之初,拜成立國營造船廠所賜。威尼斯人憑藉高超的造船技術,成為地中海貿易的霸主。這意味著,沒有技術優勢,就沒有商貿優勢,沒有商貿優勢,小小的威尼斯就無法在政治和軍事上佔上風。
威尼斯的擴張與拜占庭相關,後者的中央政府因為地主貴族割據而衰落,這些奢侈的地主貴族就與威尼斯進行大額貿易;日後威尼斯衰落固然是因為地中海航線沒落所致,但這亦由於鄂圖曼海軍勢力對威尼斯的打擊及對地中海的控制而引致,鄂圖曼帶來敵意的地域性壟斷亦令西班牙向新大陸進發,成為新一代世界霸權,可見在地中海世界,國家的命運基本上是國與國之間的零和遊戲。
對於當代研究全球史的學者來說,威尼斯的興亡也許還有另一重意義。正如作者此書的副題所示,威尼斯既是西方的屏障,也是文明的門戶。這種兩面性質既保障西方免受伊斯蘭世界的入侵,又可讓西方世界吸收從中東而來的舶來品、技術和學術文化。威尼斯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使在封閉仇外的中世紀歐洲,在西方世界邊緣仍有一座以商貿崛起的城市,她既透過與中東的貿易圖利,又對外面的世界敞開大門。威尼斯的故事也令人想起布羅岱爾對資本主義源頭的描述,而威尼斯理應佔有一個關鍵的位置,她未必導致近世大規模生產,卻以東西方貿易啟導了原始資本累積的經濟模式,而這種貿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助了地中海地區的勢力均衡。文:彭礪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