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凱雷
近日,嚴重霧霾天氣席捲大部中國,北京等省市PM2.5指數直逼歷史最大值,京城更發布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突如其來的重度污染災害,不由使人聯想到困擾現代社會的「城市病」。
「城市病」是指人口過分集中於大城市,引發人口膨脹、交通堵塞、環境惡化、水電等資源匱乏等弊端,而中國的「城市病」又加上了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行車難、養老難、買票難等新「病癥」。
此次「霧鎖京城」正值中國城市化進程進入攻堅階段,引發更多思考。去年底,中共十八大宣布,新型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十年「新四化」建設的重點;其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已有專家擔心,這可能導致新一輪房地產化,導致小城市變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變大城市,大城市變超大城市,引發甚於今天的「城市病」。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化, 寄託了無數國人的夢想,似乎它就代表了現代社會的富足、舒適和美好的生活景況。有的學者較看淡「城市病」。如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就認為,假如中國建成20座各擁有5000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將能實現規模經濟,突破經濟增長瓶頸;北大教授周其仁亦在多個場合宣稱:「與國際相比,中國的『北上廣』人口聚集程度還遠遠不夠」。
目前,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中國超級城市群已經形成,北京常住人口已近2,000萬,廣州已近1,500萬,上海已逾2,300萬,且聚集效應有增無減,城市承載功能已不堪重負。此外,中國三大超級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更導致了「鐘擺式」和「候鳥型」人口大流動,農村與中小城鎮出現嚴重的空心化現象,5,000萬留守兒童、4,000萬留守老人、4,700萬留守婦女這「三留人口」已為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付出沉重代價。
權威人士表示,候任總理李克強過去十年在推動城鎮化建設方面積累豐富經驗,更熟稔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要義。李克強已關注到由於特大城市膨脹造成的「城市病」,特別強調今後的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絕非簡單的農民入城,而是將醫療、教育、社保等「軟件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上,人們擔心的建設超級城市群方案不大可能成為新內閣選項,大中小城市錯落有致、功能協同集聚的新的城市佈局,將很可能是未來城鎮化政策與發展的核心要旨。
中國的「城市病」會不會繼續惡化?此次嚴重霧霾天氣再次敲響了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