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安倍企圖構築對華包圍圈,令人憶起二戰日本軍閥頭目東條英機宣稱要建立的「大東亞新秩序」。 資料圖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發表文章,呼籲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夏威夷共同組成「民主安全菱形」,制衡實力日漸增強的中國。他並將於今日起出訪越南、泰國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企圖構築對華包圍圈,難免令人憶起日本近衛內閣於1940年7月提出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計劃,軍閥頭目東條英機宣稱要「基於道義」建立以日本帝國為中心的共存共榮新秩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志賢、陳國麟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於1940年起打著「解放東南亞」的旗號,企圖實踐其「大東亞新秩序」的野心。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的半年間,日本迅速佔領東南亞諸國,形成一個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臨澳洲,西迄印度洋的龐大殖民帝國。
為有效控制,日本依各地情況實施不同佔領及管治政策,最常見是挑起民族矛盾,離間原住民與華僑、華人之間關係,如在馬來亞執行「親馬惡華」政策,更組織馬來人「鄉土防衛隊」鎮壓以華人為主的抗日活動。
二戰假「共存榮」真掠奪
當時日軍每佔領一地,便會成立軍政府,頒布戒嚴令取締政黨、工會和團體,然後以「直接統治」、「有限自治」及「聯盟國」形式確保控制:新加坡、檳榔嶼等戰略要地歸為直接統治;緬甸、菲律賓等則扶植親日傀儡政權;印度支那和泰國等則以同盟條約列為聯盟國,將對方栓在日本侵略的戰車上。
思想文化上,日本打著「亞洲人治亞洲」旗號,宣揚東方文化的優越,卻一邊灌輸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存共榮」思想,打壓其他文化,嚴格監控新聞,取締多份西方、華僑和本地報紙,大力推動日語普及化和日本文化。此外還拿宗教「過橋」,如以佛教支持者面貌在緬泰出現、在馬來亞和印尼宣稱尊重伊斯蘭教、在菲律賓則聲稱不反天主教。
不過,在「共存共榮」的漂亮粉飾底下,日本實際是搞殖民掠奪,把佔領地視為礦業、農業基地,供應日本所需的石油、礦物和農業資源,還以軍票和金庫券等搾取東南亞人力和物力。日本亦以「勤勞奉仕」為名,組織勞工營,強迫戰俘修建軍事工程和鐵路,當中泰緬鐵路工程導致大批勞工和逾萬戰俘死亡,令鐵路被稱為「死亡鐵路」。
安倍傳籲北約配合日野心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安倍將借自民黨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本月訪問英、法、比等國之機,向北約遞交親筆信,內容是「日本將為維護東亞地區安全繁榮發揮積極作用」,呼籲北約對東南亞的「戰略環境變化」有共識。此外,他又在日本放送協會電視節目上矢言印、泰、越今後經濟會增長,在成為大經濟體當中,要與日加強關係,說穿了,這無非都是靠拉攏東南亞,提升日本在區內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