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日本佔領菲律賓前先行擴張在當地經濟影響力。佔領後為鎮壓反抗勢力,採取軍事鎮壓、成立傀儡政權等,不肯屈服的人則成立游擊隊抗戰。1943年10月,日本希望透過讓菲獨立,緩減日菲衝突並使其幫助日本作戰,雖然形式上獨立,但傀儡政權拒絕給予軍事協助,游擊戰持續,並在各地打敗日本。
緬甸 日本佔領緬甸後於1943年8月宣布緬甸獨立,命傾向與日合作的前首相巴莫博士為首長。但日本在當地的殘酷作為,使大部分緬人痛惡。獲任命為國際部長的昂山,暗中領導國民軍反日,1944年組成反日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
馬來亞 日本佔領馬來亞後,當地華人紛紛加入共產黨游擊隊「馬來亞人民反日軍」,其後成立「馬來亞人民抗日同盟」。在日本控制下,不少居民被勞役,協助興建泰緬「死亡鐵路」,部分則與日本合作。
印尼 日本佔領印尼後,自行統治印尼,禁止當地人政治活動,推行「3A」運動。建國領袖蘇加諾與其他獨立運動重要成員決定採取表面合作、私下推翻日本控制的策略,逐漸建立擁有逾百萬人的軍力。
越南 日本軍事佔領越南,在其支配下,行政仍由法國人執行。胡志明後來領導抵抗運動,印度支那共產黨亦於1941年組織「越南獨立同盟」,持續抗日。
泰國 1938年總理鑾披汶掌握政權,令泰國成為少數與日合作的東南亞國家,但亦有泰人拒絕合作,1932年革命有功的鑾巴立發起「自由泰運動」,抵抗日本,獲人民支持,當地華人也參與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