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匡智會再獲馬會資助700萬元,推行第二階段的玻璃樽回收行動。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垃圾堆填區將於7年內爆滿,其中玻璃佔固體廢物約3%。為減輕堆填區負擔,匡智會2010年起獲賽馬會資助推行玻璃樽回收行動,3年來收集逾1,000噸玻璃樽,玻璃樽除了被壓碎製成環保地磚外,還可製成藝術品。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根據外國經驗,「生產者責任制」實施後,玻璃容器回收率將可增至70%以上,但每個玻璃樽飲品或需徵費數角至1元。
匡智會獲馬會資助回收
匡智會2010年起獲馬會資助逾460萬元,推行玻璃樽回收行動,由匡智會學員於全港各區收集玻璃樽,3年來共回收逾1,000噸玻璃樽。玻璃樽經清洗後,會送往建材生產商壓碎成玻璃沙,以代替天然河沙,並混合其他材料製成環保地磚。這樣不但可紓緩堆填區的飽和壓力,而且可避免因採挖河床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
為進一步推廣玻璃樽回收,匡智會再獲馬會資助約700萬元,推行第二階段回收行動。匡智會將增加回收點,由去年11月160個增至300個,目標在未來3年回收量超過2,000噸,約可用作生產454萬塊環保磚,足以鋪成216個標準籃球場。
學員製工藝品回饋社會
玻璃樽除了可製作成環保地磚外,亦可製作成精緻藝術品。匡智太平中心社工簡寶珠表示,學員利用餐巾保護膠,把不同顏色的餐巾貼在回收到的玻璃器皿上,便能製成色彩斑斕的工藝品。這樣不但可活化舊玻璃,而且可訓練學員專注力、發掘藝術天分。匡智會又預計,新階段參與學員人數,可由現時114名增至160名,讓更多智障人士可回饋社會。他們又增設流動回收車,未來會走訪不同社區回收玻璃樽,同時宣揚環保理念。
黃錦星:下月公開諮詢
到場主禮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現時市面上的玻璃容器,以酒精類飲品為主,約佔市場85%;而玻璃樽回收率只有5%。當局將於下月就「生產者責任制」擴至玻璃容器進行公眾諮詢,將以「污者自付」為原則,推動玻璃樽回收。據外地經驗,他初步估算,政策實施後,回收率可升至70%或以上;但每瓶紅酒或需徵收費用數角至1元,以支持回收流程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