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中國中冶董事會秘書康承業、總裁沈鶴庭、董事長經天亮、副總裁張兆祥、計劃財務部部長陳文龍。記者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中國中冶(1618)和中信泰富(0267)本周三晚先後發公告,就澳洲鐵礦項目成本超支問題互相「開火」,字裡行間隱含火藥味,大有對簿公堂架勢。不過,中國中冶昨日試圖為風波降溫,董事長經天亮接受本報訪問時,多次以「兄弟間的矛盾」來作比喻,稱在此事件上雙方都有責任。他並強調,該項目必將順利完成,且他個人相信一定能友好解決彼此的糾紛,因為「誰都不願意走到那個地步(打官司)」。
中冶本周三首先發公告,指澳洲項目的合同預計收入為43.57億美元,但總成本卻達49億美元,即總共損失5.43億美元(約31億元人民幣),且公司已為此墊付8.58億美元資金,公司將與中信集團及中信泰富「積極進行協商、談判以收回項目成本」。中信泰富隨後發公告反駁,稱雙方簽訂的合同已詳細規定了涉及的工作範疇及完工時間表,且公司已先後兩次同意將合同金額增加至現在的34億美元。公告並稱,會在完工後與中冶談判,或要求中冶「按合同支付延期的賠償款」。
中信:要求中冶「支付賠償」
兩大央企在公告中「互掐」,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中國中冶眾多高管昨日齊齊於本港接受媒體採訪,試圖為風波降溫。董事長經天亮認為,事件的癥結是「完成(項目)生產線所需要的成本,雙方認可的數額存在差異」。他認為最佳解決方案是等項目最終建成後,「通過第三方公正地審計,確認合理的成本」,並稱雙方在此事件上都負有責任,項目成本之所以一再攀升,是由於項目工程一再拖延,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導致,「單是在2012年就發生三次颶風,每次都影響(工程)好多天」。
經天亮又多次以「親兄弟也會發生矛盾」作比喻,稱「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做項目也是一樣,業主和施工方肯定會有矛盾」。
中冶:中信缺經驗亦須負責
不過,經天亮之後又忍不住「吐槽」,指項目的設計方案都是由中信決定,但在施工的過程中,「設計一直在變,不是完全按照設計後(的方案)來採購、施工。它是邊設計、邊修改,邊採購、邊施工,來回變」。他苦笑說,未料到「中信泰富建那個礦這麼複雜呀」,又強調,中冶在施工領域是最好的公司,但此次是在海外建設全球最大的鐵礦項目,「我們承認缺乏經驗,但中信也得承認,缺乏建設大型礦項目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