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方瑀
從大陸回來已經二十幾天了,看到的種種歷史文物風景,還是很鮮活地印在腦海中,低迴不能自已。也許因為這些都是我所熟悉的史實吧!
我們抵達西安的當天晚上,排定的行程是去看華清池。我本來想華清池應該白天看吧,否則那洗凝脂的溫泉水、那池的樣子怎麼看得清呢?沒想到戰哥在西安的表甥女說:「表舅媽,去看吧,表演有80分鐘,挺大器的,我都看了三遍呢!」
到了華清池,池旁一排排凳子上坐滿了觀眾,池後的驪山上佈置了滿天星斗,乍看下,像是真的。長安山月半輪秋,山窪處嵌著彎彎的月亮、池水上搭起亭台樓閣、長長的甬道和台階一直連到岸邊。它用高低的噴水、燈光和音樂,編織出纏綿悱惻的氣氛。
「長恨歌」3個大大的字在舞台上方閃爍。大家都知道「環肥燕瘦」,不過扮楊貴妃的演員卻十分窈窕!劇中唐明皇和楊貴妃以舞蹈來表達兩人的深情和貴妃的受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劇中的唐明皇,淒涼孤單寂寞的在舞台上徘徊復徘徊,然後燈光轉換,淒楚的歌聲在空曠的舞台上久久迴盪,「7月7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句詩反覆纏綿地唱著,配著一排排噴泉起落,婀娜的舞蹈,十分動人。然後,舞台兩邊各伸出半截天橋,慢慢會合,天上團團明月高掛,白鴿飛舞,皇帝和貴妃在橋上再度相會,緩緩向月宮走去,「7月7日長生殿」的歌曲一路相隨,直到劇終。
這個舞台劇真是像表甥女講的─大器,它用的背景都是天然的山、水。只是,我當時有些疑問,在《長恨歌》裡,唐明皇連作夢都沒有夢到楊貴妃,「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而且最後是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來作結尾,怎麼能是成仙偕老呢?
回來後,我還在想這件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因從小熟記,因此對我有根深蒂固的影響,我仔細地推敲研究,終於了悟到,《長恨歌》的後半段,完全是詩人自己的想像,歷史上並無法證明楊貴妃被賜死後還有什麼發展。詩人是用自己的詮釋來寫一個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他寫得太好、太美,所以流傳了千古。
這些演繹都由於白居易動人的創作。詩人藉著歷史,卻不拘泥於歷史,他詩中的一些臆測,尤其「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緲間」、「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給後人無限的想像,甚至有人傳說楊貴妃並沒有死,她在白綾上解下來後,還有一縷游絲,在馬嵬坡被搶救活過來,據說還在那裡找到一條她用過的圍巾,她向東逃逸至海邊,東渡日本到福岡九州一帶,在那裡開始了新生命,同時教導日本人歌舞,所以日本人稱楊貴妃為世界三大美人之一。
不過,楊貴妃真是紅顏薄命,唐明皇待她「三千寵愛於一身」長達11年,她竟連一子半女也未生下,否則,她的命運也許會重寫,不是嗎?
(作者係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