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炳良指,住屋需求評估模型,主要涵蓋存量及流動兩個概念。 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日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制訂住屋需求評估模型,主要涵蓋兩個概念,包括存量及流動。前者指評估居住環境惡劣的住戶,後者則推算人口及住戶組成變化,例如核心家庭分戶。據悉,雙非兒童和每日獲批單程證人士亦是考慮因素,又會分析不同經濟環境下的變化,確保不會重蹈「八萬五」覆轍,但模型不會納入投資需求,預計6月可完成。
擬加情境分析 免重蹈「八萬五」
住屋需求評估模型會加入基本假設,例如臨時性人口,包括留港少於1個月人士等,亦會加入情境分析,即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下,住屋需求的轉變。據了解,由於住屋需求評估會影響建屋目標,但香港屬開放型經濟,一旦息口突然增加或經濟環境突變,均會影響住屋需求,長策會將詳細分析不同社會和經濟情況的住屋需求,避免重蹈「八萬五」覆轍。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會後見記者時稱,「流動」因素的變化可來自多個原因,例如子女搬出組織新家庭、公私重建項目安置、新增移民人口等,但由於同時有本地人移居外地,兩者起互相抵銷的作用,推算時會計算淨增長或損失。
張炳良:不會無限考慮投資需求
張炳良承認需趕及今年年中發表諮詢文件前完成模型,時間上有限制,但仍認為「時間足夠」,而且新模型較1998年前訂定的住屋需求評估模式更準確。他強調,住屋需求評估模型主要關注本地人口的住屋需求,不能無限度地考慮包括本地、海外的投資需求。不過,長策會成員關焯照認為,住屋需求受到經濟周期影響,「經濟好時,不少港人都會買樓投資,亦有內地人來港買樓,不計投資需求,可能會計算少驉v,故建議納入投資需求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