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守估計,黃鎮國已經代筆800多封家信了。 網上圖片
黃鎮國常說,代筆書信容易,代人傳情才是最難。在40年代筆生涯中,一樁至今另他難忘的卻是一封「絕筆」。
銅缽村寶蘭阿婆的獨子黃建忠17歲就被「拉壯丁」去了台灣,在20年杳無音信的情況下,寶蘭阿婆將本為建忠定親的童養媳,改認乾女兒招親入贅。隨著兩岸解禁,雖輾轉聯繫上黃建忠,但因故遲遲未能回鄉。寶蘭阿婆臨終前將黃鎮國喚到病床前,讓他替自己給兒子寫最後一封信,「你告訴忠仔,阿媽已經等了30年,等不了了。以後有空定要回鄉看看,到阿媽墳前拔拔草」。拉著阿婆的手,黃鎮國含淚在信中寫下「何時老母墳前望兒草,不再一歲拔青一枯黃?」
1990年中秋,黃建忠還是沒有回來,寄來的信裡仍是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委婉表達因父母雙逝世,自己返鄉也無親人可探的意思。難忘阿婆臨終囑託的黃鎮國,毅然提筆在回信中寫下一首《中秋寄台宗兄》的新古體詩,「歲月無情幾度秋,月圓人缺何時休。月色溶溶何時醉,何時良宵醉悠悠。誰家月下天倫樂,何人庭中獨自愁。月陰月晴總難測,趁峽浪平好行舟」。在詩句的感策下,黃建忠最終踏上了歸途,一見面便對黃鎮國說,「我是被你那封信追回來的!」並贈筆一支,上面刻著:代筆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