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華體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乒「雙子星」再度攜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劉國梁(右)、孔令輝兩人在走出通氣會會場後交談。中新社

——劉國梁任總教練 孔令輝掌管女隊

 中新社北京26日電 中國乒乓球隊26日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教練員競聘結果通氣會,公布了新奧運周期教練員班底。劉國梁將出任國家隊總教練兼男隊主教練,孔令輝則出任女隊主教練。

 國乒總教練一職自蔡振華2004年離任以來,空缺長達近9年。據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曉農介紹,作為劉國梁的最大資本,北京、倫敦兩屆奧運會實現包攬的帶隊成績,證明其執教能力,出任總教練可謂實至名歸。

 對此,劉國梁難掩激動。他說,總教練一職在自己心目中非常重要。「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是對自己多年來努力的肯定。」在他看來,自己能夠走到今天,恩師蔡振華的信任與培養功不可沒。

 不過,在國乒「第三次創業」,即「從單一的訓練、競賽,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乒乓球運動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的背景下,出任總教練的壓力可想而知。困難面前,劉國梁自信滿滿地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起點、新挑戰,但我有信心、有決心團結我的兄弟孔令輝做好三次創業的工作。」

蔡振華:總教練不宜公開競聘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對愛徒劉國梁表示讚許,但作為國乒前任總教練,他坦承,「總教練是一個榮譽,但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是一個挑戰。」針對外界關心的「此前國乒教練員競聘內容中並沒有設總教練」一事,蔡振華說:「總教練目前還不適宜公開競聘。這一職位要從教練員中產生,需要經過組織考察、綜合考慮,因此也意味著總教練和主教練有一定區別。」

 女乒主教練人選同樣沒有懸念,在施之皓因年齡因素決定離開帥位後,37歲的孔令輝成為唯一人選。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曾表示:「給我一個機會,我將開創一個新的篇章。」這樣一來,當年的國乒「雙子星」如今將再度攜手,共同執教中國乒乓球隊。

 孔令輝表示:「從1988年至今,女隊僅僅失掉過一枚奧運金牌,而施指導(施之皓)的帶隊成績也很突出,因此對我來說是壓力,也是一種挑戰。」他表示,在新的奧運周期內,隨著老將郭焱的逐步淡出,當務之急就是補充一至兩名年輕運動員到隊伍中去,為巴西奧運會做準備。

 談及未來的規劃,孔令輝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信:「我覺得有壓力是好事,希望大家拭目以待。眼下最大的挑戰就是今年的世錦賽,不容有失。」

相關新聞
恒大大勝 舜天大敗 (2013-02-27) (圖)
相識25年 創無數輝煌 (2013-02-27) (圖)
國乒「雙子星」再度攜手 (2013-02-27) (圖)
馬青驊轉賽GP2 嘗試再逐F1夢 (2013-02-27) (圖)
甘馬曹施壓:國足勇於承擔 (2013-02-27) (圖)
謝亞龍 南勇等人 被國際足協全球禁足 (2013-02-27) (圖)
中華拾錦:金橋8公里長跑明啟動報名 (2013-02-27)
中華拾錦:世界圍棋團體賽上海站揭幕 (2013-02-27)
似兩兄弟 (2013-02-27) (圖)
亞冠開戰 迎浦和盼打出血性 恒大低調出征爭首勝 (2013-02-26) (圖)
中超4隊亞冠獎金創紀錄 (2013-02-26) (圖)
史上最精彩一季 CBA締多項紀錄 (2013-02-26) (圖)
孫楊 葉詩文將逐全運預賽 (2013-02-26) (圖)
滬大師賽三度蟬聯ATP最佳 (2013-02-26) (圖)
中華拾錦:丁俊暉征戰海口桌球賽 (2013-02-26)
中華拾錦:跳水夢之隊德國攬8金 (2013-02-26)
中華拾錦:國乒7度橫掃卡塔爾賽 (2013-02-26) (圖)
一飛衝天 世錦賽披金再摘銅 李慧詩擁抱彩虹 (2013-02-25) (圖)
黃蘊瑤與獎牌擦肩獲第4 (2013-02-25) (圖)
CBA全明星賽 南區獲全勝 (2013-02-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華體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