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推出「ADC藝評獎」,以獎勵和嘉許優秀的藝評文章,並藉此發掘具潛質的藝評人,賈選凝以「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獲得金獎;文中有批評此片醜化內地人,指導演彭浩翔用文化垃圾娛樂普羅大眾成功……的言論引起迴響,主演的演員、導演被人彈當然不爽,反應不滿很正常,不過存心傳媒炒作的人,將事件上綱上線為內地與香港的罵戰!甚至對得獎者人身攻擊,這類胡亂評論才真的很膚淺、醜陋,希望有理智的電影人了解清楚才回應,不要被斷章取義的問題誤導,挑起批鬥矛盾。
看《香港影視娛樂博覽》大使黎明被記者問及對事件看法的反應是愕然地說:「吓?踩下鬧下就有5萬蚊?早啲話我知,我去鬧下,又攞獎金捐去公益金。」就知他未完全了解事情。經過專業評審從許多參選作品中選出來的得獎文章呀,怎會只是咁簡單「踩下鬧下」就得獎呀?
黃百鳴的反應就很正常,覺得《低俗喜劇》好睇、好笑,不覺得電影加深內地與香港的矛盾與歧視內地人,拍低俗的電影給香港人看,但不代表所有香港人都低俗;電影純是娛樂,令人開懷大笑。
《低俗喜劇》導演彭浩翔在facebook則有這樣的解釋,「香港不應只與內地合拍影片,在審查與經濟大前提下,港片忙於削足適履迎合大時代,低俗重口味(他應該是指香港本土味),紛紛第一時間拋出飛機」,因此他要在電影中「補白」這個被拋棄的「低俗」。
盲目批評褻瀆言論自由
大家可以對得獎作品有不同的評價,但請別太無限上綱。一個在北京電影學院讀電影評論系的姑娘,熱愛寫文章,來到香港暢所欲言寫文章,自行參加「藝評獎」比賽,本來很單純的事,竟變成「政治爭議」,一向強調創作自由、言論自由的香港人,點解又容納不到一篇批評尖銳少少的評論文章?這對言論自由的香港是不是一種諷刺?
從她文章的立論:「香港也好,香港電影也好,都需要以智慧去探索積極、進取的生存空間,重塑符合當今語境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識。港產片作為本土文化產品中的核心資本,更應為觀眾提供健康的審美和省思現實的人文關懷。唯有如此,港產片才會再度煥發出它的生命力。」反映了內地受教育的人不會當電影只是純娛樂,期望看到人文關懷。她批評港產片觀點有些不獲認同是正常,因有文化上的差異。有謂責之深,愛之切,賈選凝如此用心去看去討論港產片,起碼是香港電影的好觀眾。
杜汶澤指:「香港政府真陰毒,細路都唔放過,頒個獎畀佢,鼓勵批鬥,感謝藝發局,令我愈來愈珍惜僅有的言論自由……」那根本就是陰謀論。
今次「藝評獎」的評審小組認為賈選凝的文章有強烈觀點,有「菱角」,很有啟發性,才給她金獎。在評審時大家均不知道作品的作者名稱,故不存在利益衝突。6名成員都是在香港生活的文化人,為何不信任他們鑑賞如何為好的藝術評論專業眼光?他們會在港鼓勵批鬥文化嗎?有的人不停地強調得獎者是來自北京的這又是一種甚麼的心態? ■文:焯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