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舉國制度面臨改革 應兩條腿走路
「我不是明星!」在中國全國兩會期間,遭追「星」記者困擾的姚明堅定地說。「我希望多關心社會議題,中國的舉國體育制度可以進行分類改革,職業體育也應回歸教育。」
中國體育巨人姚明3日接受媒體聯合專訪時表示,自己這次上兩會的提案花了一個禮拜準備,主題是與體育及教育有關。
他指出,現行的教育體制令學生身體素質下降,長跑也不敢跑,劇烈運動也不敢做,成為惡性循環。姚明表示,體育初級階段鍛煉體魄,高級階段則鍛煉心智,在這一點上與教育是完全契合的,因此,他認為,職業體育應該回歸於教育。
校園發展體育文化可雙贏
「校園是文化最盛行的地方,如果在其中發展體育文化,將可以雙贏。」但姚明承認,其中難點也很多,並非短期可以解決,特別是職業體育和教育體育的人員雙方「零交流」,他建議,未來應多推動兩者交流,找到相同點。中國的舉國體育體制實行多年,成功令中國成為奧運金牌大戶,但最近一些金牌運動員退役後的境況令人擔憂,對舉國體制也有了疑音。「這條路是繼續走下去,還是需要改道,或換成多行道?」對於記者的提問,姚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轉換身份 關心民間外交
「中國體育項目應該進行分類改革。」他說,例如體操、跳水、舉重等,是體育項目的金牌大戶,擁有巨大優勢,如果推向市場將會馬上消亡;而對於一些職業化強的項目,例如籃球、網球、高爾夫等應該開放。
「市場能辦的就交給市場辦,市場不能辦的才交給政府辦,」姚明說。
回歸校園讀書的姚明,身
份既是學生,亦是全國政協委員,同時還在做慈善,而且還是球隊老闆。「我每做一件事都會把它做好,現在不是流行兼職嗎?」姚明笑著說。
不過,剛轉換身份的姚明心情還是很忐忑,為了「惡補」,已逼自己多看報、多看書、多交流,他現在更關心「民間外交」,如何增進人民交流,體現出更強的「軟實力」。
他表示,在兩岸、中美方面的籃球體育交流已做了很多,很多美國球員都到中國來打球,但光靠籃球也很難跨越海峽兩岸及一萬多公里的太平洋,僅靠籃球是很難單獨建立起這座橋樑。他認為,未來仍需要民間共建這座橋樑,體育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大家能找到這樣一個方式,對籃球來說是一個榮幸,我也會努力去做。」■香港中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