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實地了解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 資料圖片
——加大環保建設 強化節能減排
「建設美麗湖南」短短6個字,描繪出了一幅令人遐想無限的美好圖景。湖南省委書記周強指出,要通過「綠色湖南」建設,進一步提高全省生態保護意識,更在201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清晰的表述為:天藍、地綠、水淨。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李程
建設「美麗湖南」目標的提出,只因湖南已經具備了讓天藍、讓地綠、讓水淨的基礎和條件。可謂其勢已成,其時已至。湖南是綠色資源大省,山水資源豐富,山美水美,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五,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家、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7.1%、居全國第五,國家級生態示範區3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2個,遠超世界、全國平均水平。
550億建10大環保工程
在這樣的資源優勢之上,湖南更有良好的政策基礎。湖南出台全國首部《綠色湖南建設綱要》,也是中央批准的「兩型社會」(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試驗區之一,許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全國風氣之先、領全國發展之先。2012年,推出總投資550億元的十大環保工程建設,極大的促進了湖南生態環境的優化和改善。同時,加強整治力度,關閉230多家洞庭湖造紙廠、錳三角整治、湘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民眾的綠色意識和共同願望也成為建設「美麗湖南」的最大動力。「綠色」是湖南近年著力發展的關鍵詞。湖南省委省政府將之作為「四張名片」之一,森林覆蓋率保持在57%以上,14個市州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享受到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淨、生活更幸福的巨大實惠。隨著綠色湖南建設的宣傳、貫徹、落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深入廣大幹部群眾的內心,湖南進入人與人、人與社會、生態融合發展階段,建設「美麗湖南」已成為湖南人民共同的願望。
保護水系林地濕地
天藍、地綠、水淨絕不僅僅是個口號,在湖南政府報告中對於未來的工作有著明確細緻的指示:要堅持保護優先,繼續搞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鞏固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成果,加大對水系、林地、濕地、風景名勝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和修復力度,維護生態多樣性。
防控整治農業污染
報告提出,要毫不放鬆抓好節能減排,堅持節約優先,繼續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推進以電力、煤炭、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的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合同能源管理,同時,實施綠色建築行動,提高建築節能標準,全面推進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脫硫脫硝,廣泛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地淨,並不僅限於一個乾淨的環境,更需要一個美麗的家園。報告提出,要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擴大農村連片整治範圍。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配套實施差異化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環境等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環境監測、監察和應急能力建設。
在湘江的治理和保護方面,報告提出,要繼續實施產業轉型升級、聯合產權交易平台等十大重點改革,推進綠色信貸、環境責任保險,探索發行湘江治理債券。同時,實施以兩型產業振興為主要內容的八大工程,加快五區十八片建設步伐,啟動重點污染企業搬遷工作,依法關停淘汰污染嚴重企業和生產線;推進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示範。完善兩型監管體系,建立兩型社會建設統計制度,開展綠色GDP評價;推進兩型標準建設,實施兩型標識認證。
建設「美麗湖南」藍圖已描繪。相信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秉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原則的湖南一定能「一路好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