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制方案獲通過後,本報記者分赴衛生部、計生委、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和電監會,想見證這些涉及撤併、更名機關改換門牌的特殊時刻,然而,這些機構門前昨天無一「換牌」。
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
與鐵道部不同,這些地方的變化並非如人所想的那般立竿見影,也沒有太多的惆悵與傷感。儘管轉變是必然的,淡淡的不捨也是有的,但從採訪中,我們感受得更多的主題詞,是期待。
衛生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換牌」也就是這幾天的事;電監會的員工淡淡地說:「撤銷了(機構),功能不是還在嗎?」記者在新聞出版總署門口,巧遇下班的謝小姐,「內部的日常工作沒有任何轉變,其實大家心裡還是有一份期待的,畢竟優化組合後的職能會更有效率,現在大家反而更努力地工作了。」這樣的表述,也同樣道出大多數廣電總局員工的心態。「只是希望辦公地點仍能留在現在的地址」,對於在廣電總局工作的王先生來說,這恐怕已是他最可能面對的變化了—也不過如此。
民眾也在期待。「撤銷電監會的舉措是本次改革的一部分,十分必要。如果其間損害到一些人的利益,這些利益群體也應作出讓步,個人利益始終要服從集體利益。」一位街坊說出了許多人的真心期待。
有一群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很有意思。他們告訴記者,從中午開始,他們就陸續走訪了幾個涉及變動的部委和機構,國家計生委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不為別的,只為留念。
夕陽的餘暉中,許多人都在拍照、留念,記錄值得他們回味的東西……
有的,心懷傷感;有的,躊躇滿志。■兩會報道組 徐樾、王由頁、田一涵、高麗丹、江鑫嫻、馬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