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阿切貝對非洲現代文學貢獻良多。法新社
被譽為現代非洲文學之父的尼日利亞作家阿切貝,上周四因病逝世,享年82歲。他畢生作品無數,啟迪了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新一代非洲作家,成名作《瓦解》(Things Fall Apart)從非洲人的角度批判英國殖民統治尼日利亞的歷史,令世人驚嘆。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大讚「有其(書)為伴,監獄圍牆彷彿不存在」。
阿切貝集小說家、詩人、傳媒人及大學教授於一身,雖從未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文學地位毋庸置疑;他在2007年獲頒英國文學最高殊榮布克文學獎,近年主要在美國從事教育工作,最後任職於羅得島的布朗大學,但自1990年遇上車禍後不良於行,需以輪椅代步,寫作動力從此大減,已逾20年沒有新作。
自成一派影響深遠 拒接受國家獎項
尼國總統喬納森發聲明致哀,稱「阿切貝教授將通過偉大的作品長存人心」;南非總統祖馬形容阿切貝是「非洲文學的巨匠」;各界亦紛紛對他的成就及影響力表示尊敬及懷緬。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非洲文學教授指,許多後輩作家紛紛模仿阿切貝的寫作風格,他們被統稱為「阿切貝學派」。
阿切貝既致力為非洲被殖民的歷史平反,對殖民者作出批判,亦不吝嗇抨擊家鄉尼國的黑暗現況。他曾批評貪腐橫行的尼日利亞是個「骯髒、冷酷、嘈吵、庸俗……是世上最不討好的地方之一」,對執政者大加撻伐。基於他在人文方面成就斐然,尼國政府曾先後在2004及2011年提出向他頒發國民榮譽獎項,但均遭阿切貝婉拒。
不滿美化殖民者 醜化非洲人
阿切貝1930年11月16日生於尼日利亞東南部的奧吉迪,父親是基督教傳道者,1958年發表處女作《瓦解》,1972年移居美國麻省。他在一次訪問中表示,隨著閱讀經驗愈來愈豐富,漸察覺非洲人總被刻劃成野人之流,而殖民者的掠奪行為則被美化,於是有了成為作家的覺悟,他最後一部作品是紀念1967至1970年比夫拉戰爭的回憶錄《曾經的國度:比夫拉的個人史》。阿切貝的故鄉一度脫離尼國獨立,是為比夫拉共和國,後遭收歸。■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衛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