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養心臟不再是科學幻想!隨著器官培植技術急速發展,近年醫學界有不少成功移植人造器官的案例。西班牙醫生阿維萊斯及團隊矢志更進一步,嘗試用幹細胞配合捐贈的遺體心臟,在實驗室培養可供移植的心臟,至今有一定進展。阿維萊斯希望5至6年內可製成一個全面運作的培植心臟,預計最快10年內可供移植。
器官培植技術過去十數年急速發展,英國專家塞法利安今年1月為一名因皮膚癌失去鼻子的商人培養人造鼻,是全球首宗從零培養鼻子的案例。塞法利安亦研究在實驗室培養心臟血管,計劃今年稍後嘗試為一名病人移植人工培養的冠狀動脈。
相比鼻、耳和皮膚等簡單器官,由於心臟牽涉多種細胞,培養非常困難和複雜。專家指,考慮到全球心臟病患數目和移植需求,阿維萊斯的研究在醫學或金錢上都具有無可比擬的潛力。
培養器模擬子宮環境
科學家過往苦惱如何讓細胞準確生長成不同功能的心臟細胞,美國科學家泰勒2010年發現,將幹細胞放到心臟支架上,細胞會神奇地「對號入座」自動分化,為培植心臟帶來曙光。泰勒與阿維萊斯於是將病人的幹細胞移到遺體的心臟支架上,再放進模擬子宮環境的特製培養器,促使心臟細胞生長。
阿維萊斯指,末期心臟病患唯一生機來自心臟移植,但即使在器官捐贈率冠絕全球的西班牙,也只有僅一成心臟病患獲移植。他表示,考慮到業界規管和安全因素,預料團隊最快約10年後,才能開始心臟部件移植。■《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