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李冠亮 涉足夢工場 炒家撈過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冠亮直言頭幾部電影當學習,不為賺錢,旨在喚醒香港本地創作。 張偉民 攝

——拍戲交學費 喚醒港創作

 賺到錢,存起來,有人喜歡看存摺,他則喜歡把一部分資金投資到自己的興趣中,電影是一直想做的項目,他於是一手創辦出銳豐娛樂公司。雖說電影市道不再如以往,但興趣大過天的李冠亮初生之犢不畏虎,直言頭幾部戲當學習,醉翁之意不在賺大錢,喚醒香港本地創作才是重點。今年更計劃翻拍30年前的劇作《靚妹仔》,支持本地創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詩韻

 早幾年炒樓炒舖賺到錢,李冠亮2008年已經想發展影視業務,但不料其後的金融海嘯摧毀一切,直至去年年中,才開始重新構思找電影人合作。首炮已覓得本地製作人伍健雄,當介紹構思的作品題材以選擇時,李冠亮一舉便相中《靚妹仔》。「30年前我已經睇過這部戲,當時真是覺得好寫實、好震撼!麥當雄監製當時全部用新人,主角是林碧琪,拍完這部戲就拿到影后,不過之後就無再拍戲。」

翻拍《靚妹仔》 港片爭口氣

 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可謂百花齊放,走向極盛。不過,時移世易,2007年政府注資3億元到電影發展基金支持本地電影,但基金投資收回率僅約四成。加上鄰近地區的影視發展逐漸強大,尤其內地帶來的威脅,香港演員、導演都奔向內地發展,令本地製作走下坡。投資者當然亦向錢看,香港缺乏電影投資者的苦況可想而知。雖然銳豐另外有參與內地電影合作項目,但李冠亮總結指,香港電影的質素毫不輸內地,然而投資額,包括影星的片酬卻不比內地高。

投資達千萬 冀港人共鳴

 2013版《靚妹仔》投資額約7至8位數,將同時在內地、港、台及東南亞上映。「講到賺錢,其實想做一些讓香港人有共鳴、著重本地創作的戲,只要在香港做得好,慢慢延伸到內地、東南亞,再拓展到世界,收支相信不難平衡,好像過去的新藝城、嘉禾、邵氏那樣,不愁沒錢賺。」不過,他認為現在電影業的宣傳做得過於公式化,有些戲上映了大眾也不知,推廣不著力,值得深究。

 1982年林碧琪夥拍溫碧霞、麥德和演出寫實電影《靚妹仔》,票房大賣千多萬,也令林碧琪僅以1套片競逐成為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獲獎時只有17歲,是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複製過往成功例子,新戲除邀得溫碧霞繼續參演外,亦毫不吝嗇提用新人。Super Gear成員Milky有機會參演其中一個角色,坦言選角競爭大。李冠亮表示,導演認為Milky有現今少女的特質,相信以本地製作人的眼光,準確選角、拍攝好戲能令港人在電影市場爭一口氣。

欲搞活影壇 吸引投資者

 問及《靚妹仔》會否題材太本地而限制其他市場收益,李冠亮立指,雖然翻拍30年前舊戲,但發現題材應用在現今社會還十分適合。《靚妹仔》反映年輕人的社會問題,「套戲講現代社會年輕人如何在物質社會賺錢,例如吸毒問題,是全球都有的,只是用香港電影演繹出來。」他同時希望引起各界關注香港電影市道,令多些投資者投資電影。銳豐娛樂未來亦有意從事演唱會、藝人經紀、廣告營運等製作。

相關新聞
李冠亮 涉足夢工場 炒家撈過界 (2013-03-25) (圖)
售樓宣傳帶到影圈 (2013-03-25) (圖)
到價即沽 炒樓不談戀愛 (2013-03-25) (圖)
收藏名錶 投資價值勝炒樓 (2013-03-25) (圖)
熱愛旅遊 出書記四地趣聞 (2013-03-25) (圖)
餐廳賣舖結業 擬轉投火鍋 (2013-03-25) (圖)
安徽自主創新 驅動轉型發展 (2013-03-23) (圖)
合肥京東方破解「缺屏之痛」 (2013-03-23) (圖)
合肥發揮優勢 建設智慧城市 (2013-03-23) (圖)
特稿:京東方緣何落戶合肥? (2013-03-23) (圖)
貴州「開綠燈」 歡迎金融業 (2013-03-21) (圖)
擴大投資 中信大錳反應積極 (2013-03-21)
港中旅今年擬增當地投資 (2013-03-21)
港商下月考察龍里蔬菜 (2013-03-21)
五萬億投資商機待發掘 (2013-03-21)
港商稱投資機會絕佳 (2013-03-21)
港百萬富翁創新高 12個人1個富 (2013-03-20) (圖)
受訪者首次晉身百萬富翁的途徑 (2013-03-20)
富翁遠超富婆 灣仔仍最多 (2013-03-20) (圖)
股市看俏 逾半今年投資 (2013-03-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