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2年11月1日,國務院批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剛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要求,桂林要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發揮「山青水秀生態美」的生態優勢,到2020年,要把桂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旅遊勝地、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區和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成為世界一流山水觀光休閒度假目的地、國際旅遊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蔣邵安
從此,桂林如何提升旅遊業和做大城市經濟總量,已經進入「國家視野」,桂林該如何在未來8年裡追趕全國先進水平,中央已為桂林開列「國家戰略」。
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說,這是在桂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家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桂林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和自治區對桂林旅遊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關注和支持,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一幅藍圖繪到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520萬各族人民已凝心聚力,發出這般豪邁的聲音。這幅藍圖究竟賦予了桂林哪些發展機遇,又該怎樣去付諸實施?讓我們一起來展開這幅畫卷,且看桂林再揚帆……
四大戰略定位 明確建設方向
《規劃綱要》明確了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四大戰略定位,即成為世界一流的山水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城市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
《規劃綱要》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桂林發展全局的高度,賦予桂林的新使命。不僅對桂林旅遊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還進一步明確了桂林在全國旅遊改革發展總體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此同時,立足桂林實際,圍繞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總體目標,確立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
《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統籌發展、堅持擴大開放5項建設原則等總體思路;從功能分區、產業佈局、城鎮體系和臨桂新區建設等方面明確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空間佈局。也就是說,不僅重點闡述了旅遊業發展,而且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現代服務業、綠色農業和低碳工業等相關產業,以及交通運輸體系、能源保障體系、水利工程體系、信息網絡體系、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城鄉協調發展等支撐條件,並從改革創新、政策措施、組織實施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確定要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研究推進城市區劃調整,並從財稅、投融資、對外開放、土地和規劃、生態與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等諸多方面有針對性地給予桂林政策傾斜。《規劃綱要》涉及了桂林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事關桂林發展全局和長遠考量,為桂林市加快推進各項改革試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設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和行動指南。
三個階段任務 八年時間完成
深入解讀後我們不難發現:《規劃綱要》不僅對桂林發展定位準確,方向十分明晰,而且目標明確,三個階段、三個目標環環相扣,每個階段、每個目標都是後一個階段以及後一個目標的前提、基礎和實力支撐。
《規劃綱要》對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美麗桂林提出了當前、近期、遠期三個階段性發展目標,並設定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尤其是對三次產業結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化率、旅遊總人數、入境遊客人數、旅遊總收入、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森林覆蓋率、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空氣優良率、灕江幹流水質達成率等12項主要指標分別在2012年、2015年和2020年這3個時間節點上提出了具體目標,結構十分嚴謹。
2012-2015年,是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全面推進、城市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的階段。在此期間,《規劃綱要》要求旅遊服務體系建設較為完備,鐵路、航空、公路等交通條件明顯提升,發展環境明顯改善,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初步建成在全國具有先進示範作用的旅遊管理體制和公共服務體系,旅遊產業競爭力和旅遊市場認知度進一步提升,特色經濟支撐明顯發揮作用,旅遊總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0%,接待入境遊客數繼續保持全國領先。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工業結構趨向合理,服務經濟主導地位確立,增加值比重達到40%。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達到西部地區的先進水平。
2016-2020年,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基本建成,成為世界一流山水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國際旅遊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城鎮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鄉生態環境達到國際優良水平;旅遊總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四分之一,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和綜合服務功能完備,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旅遊、會展、文化品牌;交通條件全面優化,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0%以上,以服務業為主體,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協調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凝聚共識不動搖 認準目標不折騰
趙樂秦書記說,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更加美麗的桂林,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此,桂林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國際旅遊勝地為目標,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打造具有桂林特色、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實現旅遊富民強市,探索景觀、產業和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努力建設成為環境友好、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的國際旅遊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市。
「《規劃綱要》是國家為桂林未來8年的發展確立的藍本,我們要堅決做到『一本藍圖繪到底』,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趙樂秦在全市幹部大會上的表態十分堅決。
談到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現實意義,黃俊華市長認為,作為一個地級城市,桂林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夠上升為國家戰略,能夠得到國家全面、系統的政策支持,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自治區對桂林發展的重視、關懷和支持,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各部委對桂林發展的大力支持和?明。還可以這麼理解,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是國家在桂林發展的關鍵時刻給我們送來的一個「大禮包」,是我們確保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桂林實現全面趕超的重要引擎。
客觀地說,桂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桂林畢竟還是一個後發展、欠發達的地區。要在短短8年時間裏,全面趕上「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全廣西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壓力巨大,任務繁重。黃俊華表示,只要我們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在全力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的進程中,以「拓荒牛」的精神去幹事,就一定能激發新動力,就一定能實現桂林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就一定能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項目建設作支撐 起航找準發力點
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是一項先行先試的全新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起航之旅」顯得尤為重要。為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今年1月5日,桂林市委出台了《關於加快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決定》。自治區人民政府近期將相繼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決定》和《關於促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若干政策規定》。
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敢為人先的行動主旨,桂林正以「三個率先」為目標,以「三個全面」為重點,以「加快建設新城,着力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一體推進,生態文化結合,富裕和諧桂林」為抓手,力爭實現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良好開局。據悉,桂林正在抓緊相關配套規劃的編制和銜接工作,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開展探索先行試驗,以及在完善和健全工作機制的同時,着力實施旅遊大項目帶動戰略。
「實施旅遊大項目帶動戰略,就是要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尤其是核心項目建設,力爭見進度、出實效、樹形象。」該市有關領導表示, 今年要繼續加快推進臨桂新區、灕江保護和開發、名城景觀保護與開發、污染綜合防治、旅遊產品體系「六個一批」、現代服務業、綠色農業、低碳工業、交通運輸、能源、水利、信息網絡、公共服務等10多個方面的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桂林世界旅遊城建設,按照「一點三星三區」和23個功能區佈局,繼續優化和提升規劃,加快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再竣工一批,再開工一批,再完成前期一批,再洽談引進一批」,重點推進一批旅遊景點景區及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今年是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關鍵之年。桂林將精心組織,集中力量實施旅遊勝地重大項目584項,年度完成投資566億元。還要做成一批帶有標誌性、代表性的大事,包括舉辦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第四屆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第四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等旅遊會展活動;加快旅遊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項目落地;加快建設桂林世界旅遊城系列項目,實施旅遊通道改造工程,加快貴廣高鐵和聯網高速公路建設; 加快推進市政府駐地遷入臨桂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對主要旅遊基礎設施、旅遊路線的標識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加快推進灕江申遺工作;實施桂林「智慧城市」工程;建設空港保稅物流園區及桂林旅遊集散中心,建設一批旅遊與會展資源整合及產業協同發展的示範項目;加快培育和組建旅遊開發投融資平台;策劃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高質量旅遊營銷活動和一批有較大影響力的縣區旅遊節事、節慶活動等,真正讓桂林人民切實分享到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