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機橋問世前,乘客必須爬上移動式登機梯,此種登機方法目前仍在世界多數機場使用,首座登機橋於1959年7月於舊金山國際機場搭建。香港機場的登機橋系統早於1998年4月啟用。固定通路連登機橋建造費總值約120億港元,最初使用的38條登機橋固定通路全設於客運大樓北客運廊,其後陸續再增加10條。
登機橋分為兩部分,安裝在固定支柱而延伸至機場停機坪的固定通路,及一對長約29米與飛機連接的可調校「活動接駁橋」。連接客運大樓與活動接駁橋的固定通路長約40米,活動接駁橋末端最接近飛機之處安裝在車輪上,可以升高或降低。當旅客登機或下機時,自動系統亦會調整登機橋高度。
可升降伸縮 適用不同飛機
在任何天氣條件下,空橋可讓旅客無需日曬雨淋而便於登機離機。其頭端固定在登機門處的中軸,橋身則可以左右移動,頭端和尾端皆可升降和伸縮,因此可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飛機。尾端處有一控制室來控制橋身的移動,另外還有一摺棚可向外延伸,密合地銜接機艙門,因而不受天氣影響。■香港文匯報記者 杜法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