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足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骼關節痛、肥胖等的危機因子,換言之,缺乏運動,患上上述疾病的機會也較高。
前面所講的慢性疾病,又稱之為都市病,主要是因為常見於生活在都市,例如香港的居民身上,而這些都市人,多數是從事文職工作,而且工作時間長和忙碌,投放在定期運動的時間也不多,就算偶爾參加,但卻難以持之以恆,更難言成為生活習慣。在長期缺乏運動下,身體便逐漸積弱,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機能退化,這些疾病便會變得嚴重,一般到了中年,病發便出現,可以做的,也只能夠是補救工作,但已經不能走回頭到可以避免發生的階段。
當身體出現毛病,這些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病人也迫不得已聽從醫生勸諭,開始注意飲食和做一些運動。而醫生普遍建議的運動是有氧運動,例如步行、緩跑、游泳。年紀大的病人也常被建議練太極等。
人始終是好逸惡勞,而運動要勞動身體,難以吸引絕大部分人士的參與,但當你能夠排除各種障礙而培養出定期參與運動或體能活動的習慣,你便可以感受到運動為你的身心健康所帶來的益處,而你亦會在運動中享受堅持和完成目標所帶來的滿足感。
運動習慣應盡早培養,不應等到醫生的勸諭才去做。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最佳培養運動習慣的階段,而這個時期是充滿能量和活動的生長期,滿足的體能活動在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的同時,更能為將來終身持續運動的習慣打好基礎,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參與60分鐘或以上的體能活動,是我們的一個最基本指標。而政府亦應該以這個指標來推動本港兒童及青少年養成運動習慣,讓更多學童達到這個標準。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主任鍾伯光
|